论文

信息不对称:“大村”作为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运作困境

摘要

“大村”人多面积大,内部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之间在信息的有效沟通方面出现壁垒,致使信息传递不畅,降低了村民的自发组织能力,“大村”巨大的人口基数又稀释了单个村民或少量村民的参与力量。同时,“大村”人多事多,上级部门无法完全掌握村庄信息,降低了上级部门对村庄的行政干预能力,而上级部门出于工作和社会稳定考虑,只能依靠既有的村干部。于是,部分村干部利用“大村”自身结构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掌握了信息资源优势,摆脱了上级部门和村民的监督和制约,导致村干部权力过大,致使村民自治形式化,影响了乡村社会的治理效果。为此,将来的研究应探索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单元,以建构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作者

刘升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层治理、社会转型。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奥尔森,曼瑟尔,2014,《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柏拉图,2002,《法律篇》,张智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党国英,2010,《村庄合并不能搞过了头》,《乡镇论坛》第20期,第12页。
  • 邓大才,2014,《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条件研究——从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视角来考察》,《政治学研究》第6期,第71~83页。
  • 邓燕华,2012,《村庄合并、村委会选举与农村集体行动》,《管理世界》第7期,第76~82页。
  • 何俊志、朱忠壹,2011,《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选票设计与民主质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92~101页。
  • 贺雪峰,2000,《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政治学研究》第3期,第61~69页。
  • 李松有,2017,《群众参与视角下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选择》,《东南学术》第6期,第57~64页。
  • 廖瑀,2007,《村庄合并对村级组织的负面影响——以成都市郊赛驰村为例》,《中国乡村发现》第4期,第45~48页。
  • 林聚任,2012,《村庄合并与农村社区化发展》,《人文杂志》第1期,第160~164页。
  • 刘升,2018,《信息权力:理解基层政策执行偏差的一个视角》,《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145~153页。
  • 刘越山,2008,《加快农村小区建设、浙鲁苏推乡村合并——我国农村出现大村庄发展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1月30日,第2版。
  • 刘志鹏,2010,《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第52~56页。
  • 卢福营,2006,《冲突与协调——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 曼,迈克尔,2002,《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刘北成、李少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孟德斯鸠,2012,《论法的精神》(上),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卢梭,2003,《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孙琼欢,2009,《村委会选举中的派系竞争策略——以浙江省T村村委会选举为例》,《学习与探索》第2期,第73~75页。
  • 吴理财,2005,《合村并组对村治的负面影响》,《调研世界》第8期,第39~40页。
  • 王小军,2007,《村庄合并后的治理难题——江西桃村、山村调查》,《中国乡村发现》第4期,第41~44页。
  • 王则柯,2006,《信息经济学平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徐增阳、杨翠萍,2006,《村民自治的发展趋势》,《政治学研究》第2期,第52~60页。
  • 亚里士多德,1965,《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信息不对称:“大村”作为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运作困境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6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二 “大村”下的村民自治形式化
    1. (一)村干部控制村庄人事权
    2. (二)村庄公共利益私人化
  • 三 “大村”结构下村民自治形式化产生的内在机制
    1. (一)乡镇干部的行政支持
    2. (二)村民集体行动能力不足
  • 四 信息不对称结构下的“大村”治理困境
    1.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村民自治形式化
    2. (二)村民自治形式化的消极影响
  • 五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