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案例十四】筑梦河边村

摘要

位于西双版纳州的河边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外界对其关注较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河边村逐渐引起了当地政府以及相关学者的注意。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深入河边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等情况,为河边村制定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以及基础产业三位一体的产业脱贫路径。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方式对河边村来说是一剂脱贫的良药。不仅如此,河边村的扶贫模式将参与式治理运用其中,利用多主体的参与力量共同帮助河边村脱贫。政府考察当地贫困情况,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公益组织的加入带来了社会资金和人才;对当地农户脱贫积极性的动员,使得他们的主动性大大提高。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户为中心”三方联动的扶贫模式给河边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

马珂 ,四川巴中人,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管理,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行政管理》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课题多项,撰写的多篇政策咨询报告获省级政府部门采纳。
谢小芹 ,四川南充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大城市治理、基层治理和精准扶贫等,出版专著1部,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各1项,撰写的多篇政策咨询报告获省市级领导肯定与批示。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莫光辉:《精准扶贫视域下的产业扶贫实践与路径优化——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三》,《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102~112页。
  • [2]许汉泽、李小云:《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9~16页。
  • [3]梁晨:《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7~15页。
  • [4]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4期,第99~107页。
  • [5]刘佳:《参与式治理理论探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第129~132页。

【案例十四】筑梦河边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8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村寨的“前世”
  • 三 村寨的“今生”
    1. (一)学者深入村庄为扶贫
    2. (二)携手公益组织做助力
      1. 1.“小云助贫中心”的诞生
      2. 2.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
    3. (三)动员村民观念大转变
    4. (四)联合政府开展大改造
      1. 1.建屋修路新面貌
      2. 2.产业开发奔小康
    5. (五)脱贫致富新模式
      1. 1.发展主导型产业
      2. 2.拓展辅助型产业
      3. 3.促进基础型产业
  • 四 村寨的“未来”
    1. (一)公益力量“显神通”
    2. (二)路遇困难待解决
  • 五 结语
  • 思考题
  • 案例解析
    1. 一 引言
    2. 二 参与式治理理论
    3. 三 我国乡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
      1.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实验
      2. (二)现代社会的乡村建设实验
    4. 四 河边村扶贫实验
      1. (一)参与扶贫的主体与方式
      2. (二)河边村扶贫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3. (三)扶贫实验成效
      4. (四)实践中的问题
      5. (五)改进措施
      6. (六)借鉴意义
    5. 五 总结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