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成都打造“友善公益之城”调研报告

摘要

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新机遇,成都通过构建“一体多维”的统筹机制,打造“相互支撑”的保障机制,建立“资源整合”的联动机制,实现“供需对接”的互动机制等创新模式探索,在加强制度规范、夯实群众基础、拓展阵地平台、丰富项目内容、提升信息管理、涌现先进典型等方面取得系列成绩。但是,成都在文化提炼、顶层设计、政策保障、研究转化、专业培训、发展均衡、多元参与以及活跃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发展瓶颈。为进一步释放志愿服务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活力,成都需要通过提炼成都志愿精神、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支持发展志愿组织、完善提升培训研究、培育打造志愿品牌等举措,引领志愿服务发展新方向,延伸“友善公益之城”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中国志愿成都模式。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知识出版社,2011。
  • [2]陆士桢、张晓红、郭新保:《背景志愿服务模式研究》,北京出版社,2009。
  • [3]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法律出版社,2009。
  • [4]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5]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互联网+志愿服务”成都打造“志愿者之城”》,《先锋》2016年第3期。
  • [6]张光焰:《以公益为抓手传递向上向善力量——成都晚报创新核心价值观传播新路径》,《新闻战线》2015年第11期。
  • [7]美国《志愿服务保护法》,https://www.govinfo.gov/content/pkg/PLAW-105publ19/pdf/PLAW-105publ19.pdf。
  • [8]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十大趋势——兼论“十三五”规划与志愿服务新常态》,《青年探索》2016年第2期。
  • [9]王漠:《德国志愿服务立法的特点》,《新疆人大(汉文)》2016年第1期。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国务院令第685号)。
  • [11]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文明委〔2014〕3号)。

成都打造“友善公益之城”调研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1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调研背景
    1. (一)调研目的
    2. (二)调研对象和内容
    3. (三)调研方法
  • 二 成都市志愿服务发展现状
    1. (一)志愿服务制度规范不断加强
    2. (二)志愿服务群众基础不断夯实
    3. (三)志愿服务阵地平台不断拓展
    4. (四)志愿服务项目内容不断丰富
    5. (五)志愿服务信息管理不断提升
    6. (六)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 三 成都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经验模式
    1. (一)构建了“一体多维”的统筹机制
    2. (二)打造了“相互支撑”的保障机制
    3. (三)建立了“资源整合”的联动机制
    4. (四)实现了“供需对接”的互动机制
  • 四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一)志愿服务文化提炼相对不足
    2. (二)志愿服务政策保障相对不足
    3. (三)志愿服务研究转化相对不足
    4. (四)志愿服务专业培训相对不足
    5. (五)志愿服务均衡发展相对不足
  • 五 打造“友善公益之城”面临的机遇
    1. (一)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国际机遇
    2. (二)志愿服务加快发展的国内机遇
    3. (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成都机遇
  • 六 打造“友善公益之城”的对策建议
    1. (一)提炼成都志愿精神,传承发展“天府文化”
    2. (二)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提升城市站位格局
    3. (三)支持发展志愿组织,助力创新社会治理
    4. (四)完善提升培训研究,突出专业志愿能力水平
    5. (五)培育打造志愿品牌,构建中国志愿成都模式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