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北京市养老机构设施布局特征、问题及优化建议

摘要

针对当前北京市面临的养老设施空间配置不均,养老服务“旱涝分化”等问题,本报告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熵权法分别对北京市三级养老设施(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空间分布现状和供给水平进行分析,发现:从发展现状来看,当前,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总量基本充足,区域发展略有失衡;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心集聚较为明显,中心城区覆盖水平较高;从供给水平来看,各街道养老机构供给水平参差不齐,“中心洼地”特征明显,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人均床位数超过八成低于50张/千人,呈现放射状区域分布特征;中心城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基本覆盖一刻钟生活圈,而其他区域则零散分布。有鉴于此,本报告提出以人为本,“适度普惠+精准供给”相结合;科学规划,“阶段目标+动态调整”相结合;集约共享,“整体布局+分级分类”相结合;弹性落实,“监测评估+因地制宜”相结合四条建议,以期对未来养老设施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有所参考。

作者

闫萍 ,教授,现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人口发展与城市战略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人口学会理事(第九届)、中国人口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口学会理事(第十届)、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理事(第五届)、北京市统计学会理事(第十一届)、北京市卫健委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第三届)。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获法学(社会老年学)博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发展与城市战略、人口老龄化、家庭发展。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项5项。
石万里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人口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崔书锦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人口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发展、人口老龄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陶云、甄江红、峰一:《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 陶卓霖、程杨、戴特奇:《北京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5期。
  • 赵东霞等:《基于两步移动搜寻法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低龄老年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第6期。
  • Ahin G.,Süral H.,“A Review of Hierarchical Facility Locationmodels,”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2007(34):2310-2331.
  • Doerner K. F.,Gutjahr W. J.,Nolz P. C.,“Multi-criteria Location Planning for Public Facilities in Tsunami-prone Coast-al Areas,” Or Spectrum,2019(31):651-678.
  • Jones A. P.,Bentham G.,“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Acces sibility and Outcome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Public Health,1995(109):169-177.

北京市养老机构设施布局特征、问题及优化建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0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 (一)数据来源
      1. 1.养老设施数据
      2. 2.人口数据
    2. (二)研究方法
      1. 1.标准差椭圆分析法
      2. 2.熵权法
      3. 3.访谈法
  • 三 北京市养老设施发展现状
    1. (一)养老机构床位总量基本充足,区域发展略有失衡
    2. (二)养老照料中心民营类占据主导地位,中心城区覆盖水平相对高
    3. (三)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超六成为民办,四成左右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分布在中心城区
    4. (四)三类养老设施空间分布方向性明显,养老驿站集中性分布最明显
  • 四 北京市养老设施供给水平空间分析
    1. (一)养老机构供给水平分析
      1. 1.指标选取
      2. 2.分析结果
      3. 3.结果综合分析
    2. (二)养老照料中心供给水平分析
      1. 1.指标选取
      2. 2.分析结果
      3. 3.结果综合分析
    3. (三)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供给水平分析
  • 五 优化养老设施空间布局的建议
    1. (一)以人为本,“适度普惠+精准供给”相结合
    2. (二)科学规划,“阶段目标+动态调整”相结合
    3. (三)集约共享,“整体布局+分级分类”相结合
    4. (四)弹性落实,“监测评估+因地制宜”相结合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