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五大区域碳排放梯次达峰情景研究

摘要

一个国家或区域实现碳达峰的时间,受其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约束。把中国地域划分为东部、中部、东北、西南及西北五大区域进行研究,有利于细化各区域的碳达峰情景,进而明确各自的低碳发展路径及区域合作重点方向。由于各区域在经济、社会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各区域在碳排放达峰的时间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在政策情景下,东部、中部和西南可以在2025年左右达峰,东北在2030年左右达峰,西北在2035年左右达峰;在强化减排情景下,东部、中部和西南可以在2020年左右达峰,东北在2025年左右达峰,西北在2030年左右达峰;在2℃情景下,随着减排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各区域虽然达峰时间没有变化,但达峰时的碳排放进一步下降。

作者

潘家华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UN可持续发展报告(GSDR2023)独立专家组成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减缓卷,2021)主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UNDP高级项目官员、IPCC高级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城市化、能源与气候政策、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等。发表论文350余篇(章),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华(宝钢)环境(学术)奖等重要学术奖项20余项。
娄伟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
张丽峰 ,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李萌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理论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部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城市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近年来,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情调研课题5项,完成欧盟、美国、印度、荷兰、英国等国外合作课题12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及地方政府委托的相关课题37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专著6本,研究报告120余篇(章)。部分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并在地方获得有效实践。获省部级信息对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次。
李曼琪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张丽峰、潘家华:《中国区域碳达峰预测与“双碳”目标实现策略研究》,《中国能源》2021年第7期。
  • 吴青龙、王建明、郭丕斌:《开放STIRPAT模型的区域碳排放峰值研究——以能源生产区域山西省为例》,《资源科学》2018年第5期。
  • 张颖、陈艳:《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潜力与减排效应估算》,《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0期。

中国五大区域碳排放梯次达峰情景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9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中国五大区域的划分及基本情况
  • 二 中国五大区域碳排放梯次达峰预测
    1. (一)五大区域碳排放梯次达峰预测
      1. 1.区域碳排放预测模型
      2. 2.情景设置
      3. 3.区域碳排放达峰预测结果
    2. (二)政策模拟
      1. 1.东部和西北地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2. 2.西北地区的自然解决方案
      3. 3.西北地区的自然解决方案与区域产业协同
  • 三 五大区域的区域协调与角色定位
    1. (一)可再生能源的区域协调
      1. 1.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区域协调路径
      2. 2.五大区域在区域协调低碳发展中的定位
    2. (二)产业发展的区域协调
      1. 1.分区域、分步走建设近零碳城市
      2. 2.把西北地区定位为“无人化重型产业基地”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基地”
  • 四 结论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