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四川黄河流域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转型综合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四川黄河流域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转型面临生态、政治和经济安全三重考验,本文从生计转型等基本概念入手,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研究区相对贫困人口现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农牧民生计转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寻找转型动力、机理,并提出生计转型的优化策略。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增加提供了更丰富的人力资本,有利于农户生计模式多样化;社会资本的拓展明显有助于促进农户生计模式向兼业和非农转移;耕地等物质资本的增加对农牧民分散生计风险、丰富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效果;据此提出积极培育专业特色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差异化、多元化服务,重塑组织机构,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等优化策略。

作者

柴剑峰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和生态经济、民族问题研究。
刘佳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
张瑾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 桑晚晴、柴剑峰:《川甘青毗邻藏区农牧民生计困境调研——基于川甘青三省八县的调查实证》,《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年第2期。
  • 崔艳智、高阳、赵桂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生计可持续性评价——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8期。
  • 黄建红:《三维框架: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论坛》2018年第3期。
  • 王丹、黄季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生计的影响》,《资源科学》2018年第7期。
  • 左停、赵梦媛、金菁:《突破能力瓶颈和环境约束:深度贫困地区减贫路径探析——以中国“四省藏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
  • 陆益龙:《关系网络与农户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 申亮:《我国环保监督机制问题研究:一个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管理评论》2011年第8期。
  • 王实:《边缘藏区生态农牧业发展思考——以四川省巴塘县为例》,《农村经济》2011年第9期。
  • 刘晓平:《青海藏区劳动力迁移就业模式分析》,《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
  • 陈井安、柴剑峰:《川甘青毗邻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新探索》,《民族学刊》2019年第3期。
  • 柴剑峰、龙磊:《基于Logit—ISM模型的川西北藏区农牧民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来自DC县315户贫困农户的调查数据》,《农村经济》2019年第9期。
  • 刘永茂、李树茁:《农户生计多样性弹性测度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资源科学》2017年第4期。
  • 聂爱文、孙荣垆:《生计困境与草原环境压力下的牧民——来自新疆一个牧业连队的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四川黄河流域相对贫困人口生计转型综合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4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提出与现实意义
    1. (一)黄河流域四川段联结两大国家公园,是国家生态战略的关键节点
    2. (二)黄河流域四川段涉及5个涉藏县区核心地区,是国家固藏安边的重要支撑
    3. (三)黄河流域四川段是相对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是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区域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1.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人口
    2. (二)生计模式与生计转型
  • 三 现状特征分析
    1. (一)经济发展状况
    2. (二)相对贫困状况
  • 四 生计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一)相对贫困地区人口生计资本特征
    2. (二)相对贫困地区人口生计模式影响因素
    3. (三)相对贫困地区人口生计资本变量选取
      1. 1.人力资本
      2. 2.社会资本
      3. 3.金融资本
      4. 4.自然资本
      5. 5.物质资本
  • 五 实证模型:生计模式选择
    1. (一)描述性统计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2.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六 生计转型优化策略
    1. (一)培育和完善专业特色市场
    2. (二)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多差异化、多元化的精准服务
    3. (三)重塑组织机构,提升综合竞争力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