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广州非遗传承青年群体发展研究

摘要

本报告以广州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工作的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情况、群体特征、现实需求等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调查,发现其工作收入源于产品销售与教学授课,主要工作困扰为场地租金支出和产品销售压力,同时其具有希望提升专业水平和传承人补贴额度等共性需求。而就业前景较窄和创业收入不稳定导致从业规模较小、社会受众层面亟须拓展、社会资源支持不够、行业政策较少倾斜等困境,造成“挤压综合征”。因此,未来要采取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和精准支持创业发展、推动非遗传承融入教育体系并壮大社会受众与传承青年的群体规模、重视非遗资源整合以及完善青年保障机制、推动大湾区青年的非遗交流和文化认同等发展措施,促进广州市非遗传承青年群体持续发展。

作者

邵振刚 ,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社会学助理研究员,中国青年志愿者赛会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专家智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志愿服务基础理论、志愿服务组织运行管理、大型赛会志愿服务运行等。
吴冬华 ,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区治理、志愿服务。
陈柳茵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
何思敏 ,《青年探索》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广州非遗传承青年群体发展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设计
  • 三 广州市非遗传承青年群体基本现状
    1. (一)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主要路径,兴趣和责任感是职业化的主要动机
    2. (二)工作时间不固定,家庭支持是继续从业的主要动力
    3. (三)承认技术能力与长辈、师傅有差别,但认为创新能力更贴近时代需求
    4. (四)工作收入源于产品销售与教学授课,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稳定性和持续性
    5. (五)希望提升专业水平和传承人补贴额度
    6. (六)拥有相对务实的传承观念,对自身现状普遍接受
  • 四 广州市非遗传承青年群体特征
    1. (一)对非遗传承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
    2. (二)对非遗传承技艺坚持守正创新
    3. (三)对非遗传承未来普遍乐观并满怀信心
  • 五 广州非遗传承青年当前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一)就业前景较窄与收入不确定,导致从业青年群体规模较小
    2. (二)场地租金支出负担、产品销售压力导致工作困扰
    3. (三)社会受众群体较少,导致非遗传承价值低估
    4. (四)社会资源系统支持不够
    5. (五)行业政策较少倾向青年群体
  • 六 广州非遗传承青年群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一)多方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支持创业发展
      1. 1.提供青年传承人场地、资金等工作政策支持
      2. 2.加强非遗行业相关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接的机制建设
    2. (二)推动非遗传承融入教育体系,壮大社会受众和传承青年的群体规模
      1. 1.借力“指挥棒”作用,提升非遗教育学习热情度
      2. 2.探索创新更具实用性、多样化的青年传承人培养机制
    3. (三)重视非遗资源整合以及青年获得感,完善保障机制
      1. 1.深化广州非遗旅游新线路研发,发挥文旅志愿服务力量,提高非遗青年获得感
      2. 2.落实以青年为主体的区级传承人补贴和保险等保障措施
    4. (四)给予青年传承人更友好的群体政策关怀
    5. (五)提升非遗青年影响力,推动大湾区青年的非遗交流和文化认同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