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桂林乡村文化振兴调查与研究报告

摘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新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报告基于2021年桂林各县(市、区)乡村文化振兴的进展实际,围绕思想引领、文旅融合、文化惠民、文明传习、网络文化、文化人才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梳理2021年桂林市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以文明活动、乡土文化传承、多元文化融入惠民建设、文明传习、网络文化、文化人才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特色,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思想引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惠民、文明传习、数字化建设和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林春逸 ,1967年生,广西昭平人,二级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师范大学西部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广西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等,入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重大课题、广西特色新型智库联盟重大课题等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发展伦理与文化发展等。
钟学思 ,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路新华:《新时期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22年第8期。
  • 罗嗣亮:《乡村文化振兴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分析》,《党的文献》2021年第6期。
  • 姜广多:《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建设对策》,《农业经济》2022年第7期。
  • 吴伟:《牢记领袖嘱托 强化工程牵引 推动山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建》2022年第3期。
  • 秦化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加强守正创新 开创全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党建》2021年第10期。
  • 李亚楠、平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研究——以天琴艺术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
  • 于良楠、李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与思考》,《民族艺术研究》2021年第5期。
  • 谭志满:《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传承人与新乡贤的互构机制——以“撒叶儿嗬”传承现状为中心的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 王瑞光:《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 唐承财等:《基于多主体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感知及提升模式》,《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年第2期。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高春平:《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融合路径研究》,《经济问题》2020年第7期。
  • 段平艳、杨灵敏:《乡村振兴视野下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结构》2022年第7期。
  • 舒坤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人民论坛》2022年第3期。
  • 李玉雄、李静:《壮族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境遇与路径选择——基于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的田野调查与思考》,《广西民族研究》2019年第4期。
  • 苏静、戴秀丽:《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再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年第5期。
  • 杨矞、范周:《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实施路径》,《出版广角》2021年第19期。
  • 刘轶、华文:《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环境工程》2022年第3期。
  • 邱峙澄:《文旅融合理念的价值维度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9期。
  • 景婧、韩鹏杰:《乡村文化振兴与地方民俗发展——基于“三边民俗文化园”的考察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 周立:《在地化和回嵌乡土:村史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人民论坛》2022年第1期。
  • 傅瑶、韩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究》,《农业经济》2022年第4期。
  • 王玉玲、施琪:《破解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人民论坛》2022年第4期。
  • 侯琳:《呈现、连接、整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短视频创新路径——以“巧妇9妹”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
  • 顾大治、徐益娟、洪百舸:《新媒体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现代城市研究》2021年第12期。
  • 吴少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历史传承、现实境况和未来取向》,《党政研究》2022年第5期。
  • 宋惠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8期。
  • 陈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理论学刊》2021年第1期。
  • 丁和根、陈袁博:《数字新媒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传播渠道拓展与效能提升》,《中国编辑》2021年第11期。
  • 范以锦、郑昌茂:《数字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和逻辑建构》,《中国编辑》2021年第11期。
  • 匡文波、王天娇:《乡村文化振兴下新媒体数字传播策略》,《中国编辑》2021年第12期。
  • 秦艳华、杜洁:《媒介素养: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编辑》2021年第11期。
  • 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 夏小华、雷志佳:《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中州学刊》2021年第2期。
  • 钱再见、汪家焰:《“人才下乡”: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流入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L市G区的调研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2期。
  • 赵秀玲:《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江汉论坛》2018年第4期。
  • 杨旸:《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人民论坛》2021年第16期。
  • 李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强农战略路径研究》,《农业经济》2018年第10期。
  • 罗俊波:《推动乡村振兴需补齐“人才短板”》,《人民论坛》2018年第30期。
  • 秦会朵、范建华:《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理论月刊》2022年第6期。
  • 王颖吉、时伟:《类型、美学与模式: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及其创新发展》,《中国编辑》2021年第11期。
  • 聂继凯:《三力驱动:复合型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研究——基于鲁中L村的案例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2期。
  • 朱飞虎、钱帆帆、张晓锋:《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三农短视频的媒介图景、核心价值与提升路径》,《当代电视》2022年第9期。
  • 傅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空间建设路径研究》,《农业经济》2021年第4期。
  • 刘洋、罗小洪:《乡村文化建设的媒介传播与振兴策略》,《理论月刊》2021年第3期。
  • 王莉宁、康健侨:《中国方言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思考》,《语言战略研究》2022年第4期。
  • 汪宏:《乡村文化建设“造形”“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3期。
  • 汪黎、宁华宗:《生计与文化互构:民族传统文化再生的实践逻辑——基于恩施傩戏传承人生命史的讨论》,《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1期。
  • 韩波:《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评〈“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12期。
  • 李丽娟:《乡村旅游中“乡土性”的传承与保护》,《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5期。
  • 张灿强、龙文军:《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中国农史》2020年第4期。
  • 齐骥:《社会结构变动中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和思想范式研究》,《东岳论丛》2019年第8期。
  • 巩前文、李铁铮、秦国伟:《加强林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11期。
  • 姚慧:《遗产化进程中权力关系的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人民音乐》2018年第9期。
  • 刘正阳:《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

桂林乡村文化振兴调查与研究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4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桂林乡村文化振兴取得的主要成绩
    1. (一)思想引领提升乡村文化振兴品位
      1. 1.深入挖掘并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2. 2.唱响主旋律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3. 3.注重媒体融合提升工作实践
    2. (二)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1. 1.深入开展文化遗产遴选认定工作
      2.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修培训
      3. 3.加强传统历史村落保护利用
    3. (三)文化惠民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1. 1.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2.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3. 3.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
    4. (四)文明传习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内涵
      1. 1.深入开展道德文明传习
      2. 2.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3. 3.推进文明创建活动
    5. (五)网络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1. 1.直播宣传赋能乡土文化传承
      2. 2.“一村一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3. 3.电影下乡重塑传统文化认知
    6. (六)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 1.健全乡村文化人才振兴体制机制
      2. 2.完善乡村文化建设人才体系
      3. 3.营造良好乡村文化人才环境
  • 二 桂林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特色
    1. (一)以文明活动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1. 1.乡风文明评选活动带动
      2. 2.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带动
      3. 3.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带动
    2. (二)以乡土文化传承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1. 1.打造乡村精品文化
      2. 2.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资源
      3. 3.借助乡土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三)以多元文化融入惠民建设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1. 1.促进数字文化融入公共服务
      2. 2.开展节庆文化主题惠民活动
      3. 3.推动红色历史文旅品牌创建
    4. (四)以文明传习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1. 1.推进乡村廉洁文化宣传教育
      2. 2.探索历史文化传习载体创新
      3. 3.党建引领民俗文化传承创新
    5. (五)以网络文化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1. 1.打造乡村文化新业态
      2. 2.“一村一屏”完善农村信息服务
      3. 3.电影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6. (六)以文化人才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1.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乡村文化人才
      2. 2.以爱乡返乡知名人士助推乡村人才培养
  • 三 桂林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保护与传承的长效机制仍需完善
      1. 1.文化遗产保护法治滞后于实践致使损毁仍存在
      2. 2.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及体系有待健全
    2. (二)完善公共文化惠民建设体系任务艰巨
      1. 1.公共文化供给短板问题突出
      2. 2.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意识不足
      3. 3.乡村文化建设带动作用不强
    3. (三)乡村文明传习领域存在不少挑战
      1. 1.基层群众接受文明传习积极性不高
      2. 2.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更好满足
      3. 3.乡村文明传习形式有待丰富
    4. (四)乡村网络文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
      1. 1.乡村网络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开拓
      2. 2.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缓慢
    5. (五)专业文化人才匮乏导致文化发展后劲不足
      1. 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匮乏
      2. 2.乡村文化产业缺少乡村文化人才指导
  • 四 加快推进桂林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建议
    1. (一)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设为目标挖掘优秀乡村文化
      1. 1.增强传承保护责任意识
      2. 2.深度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
      3. 3.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2. (二)在现有文化惠民基础上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1. 1.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
      2. 2.拓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3. 3.提升乡村文化主题活动开展效果
    3. (三)在激发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乡村文明传习常态化
      1. 1.推进文明传习督察考核工作
      2. 2.完善文明传习活动激励机制
      3. 3.探索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
    4. (四)加快数字化乡村建设并完善网络文化服务体系
      1. 1.加强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展示
      2. 2.实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改造
      3. 3.健全乡村网络文化供给和监管制度
    5. (五)以强化人才支撑为方向推进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
      1. 1.壮大专业乡村文化管理队伍
      2. 2.共建城乡人才共育共享机制
      3. 3.营造益于人才发展良好氛围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