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工业化

摘要

新型工业化的一大特征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这需要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经济与人口、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从这一层面来看,新型工业化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的工业化。本报告在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对成都工业化发展历程进行科学划分,并判断当前成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成都工业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补链强链延链、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同步等发展举措。

作者

陈姣姣 ,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周灵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公园城市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完成市级项目20余项。在《财经理论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成果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框架下的环境规制研究》(专著)、《瑞士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经验研究》(专著)、《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经济增长视角》(论文)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22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都日报》2023年3月25日。
  • 刘坤、宫世能:《苏州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探索》,《新型工业化》2023年第5期。
  • 李霞、阎星:《改革开放40年成都经济发展道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3期。
  • 张劲松:《新型工业化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广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 黄群慧:《论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 师博、方嘉辉:《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内涵、实践取向与政策体系》,《人文杂志》2023年第1期。
  • 李德轩、许召元、柯俊强:《新阶段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理论探索》2023年第1期。
  • 王雅俊:《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质量测度与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2期。
  • 黄群慧、贺俊、倪红福:《新征程两个阶段的中国新型工业化目标及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 颜英、何爱国:《新中国七十年的工业化道路》,《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7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工业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4.6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逻辑下的新型工业化
    1.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1. 1.打破资源要素路径依赖的必然选择
      2. 2.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3. 3.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内在要求
    2.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更加突出绿色低碳
      2. 2.更加突出科技创新
      3. 3.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
      4. 4.更加突出以人为本
  • 二 成都工业化发展历程探析
    1. (一)成都工业化进程
      1. 1.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949~1978年)
      2. 2.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时期(1979~2001年)
      3. 3.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时期(2002~2012年)
      4. 4.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阶段(2013年至今)
    2. (二)成都工业化阶段
  • 三 成都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和基础
    1. (一)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2. (二)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3. (三)科教创新资源逐步集聚
    4. (四)优质工业市场主体有序发展
    5. (五)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6. (六)治理现代化水平系统提升
  • 四 成都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 (一)产业嵌入式发展,本地根植性有待提升
    2. (二)产业关键环节缺失,核心优势有待增强
    3. (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型人才支撑不足
    4. (四)工业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生态关联尚未形成
    5. (五)资源环境紧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 五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新型工业化案例借鉴
    1. (一)深圳: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1. 1.不断出台绿色低碳发展政策
      2. 2.各层次之间的协同发展
    2. (二)上海:聚焦科技创新,提升工业技术本土创新能力
      1. 1.配套政策不断松绑
      2. 2.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3. 3.强大的金融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3. (三)苏州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1. 1.“管委会+开发公司”,行政职权与经济业务分立
      2. 2.践行亲商、便商服务理念,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 3.创新管委会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激发员工服务意识
    4. (四)启示
  • 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成都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路
    1. (一)突出“四个并重”发展策略
    2. (二)聚焦“增强五力”优化路径
  • 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下成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和重点
    1. (一)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筑牢新型工业化发展本底
      1. 1.明确制造业主攻方向
      2. 2.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3. 3.推进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发展
    2. (二)科技创新引领,增强新型工业化持续动力
      1. 1.提升工业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2. 2.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
      3. 3.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和形态
    3. (三)贯彻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1. 1.科学有效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2. 2.构建清洁高效绿色资源利用体系
    4. (四)打破区域限制,提升新型工业化联动发展水平
      1. 1.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2. 2.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生态
      3. 3.加快成都都市圈联动发展
    5. (五)完善产业配套,营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生态
      1. 1.加快引进和培育原材料和零配件生产企业
      2. 2.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功能
    6. (六)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 1.充分发挥土地的有效价值
      2. 2.加强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
      3. 3.做强人才“第一资源”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