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构建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促进都市圈共享发展

摘要

构建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契合“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需求。本报告分析了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特征意义与建设必要性,并总结目前成都都市圈共享共建的现状基础与未来挑战。报告借鉴了国内三个典型都市圈在生活圈共享建设上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成都都市圈建设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发展对策,并指出成都都市圈未来应在通勤交通、协同共治、文旅枢纽、特色均衡和平急两用措施等方面发力,使生活圈建设成果惠及都市圈内全体人民。

作者

李好 ,经济学博士,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主研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亚太经济》等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材1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其他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签批30余篇,被《国家高端智库成果要报》以及中办、国办及部委、省委重要内参采纳10余篇。
卢晓莉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同城化研究所(城乡融合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成都市金沙智库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法治建设研究。在《农村经济》《开放导报》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20余项,获省级、市级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十余次。主要代表性成果有《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与对策研究》《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管理体制变革研究——以成都为例》《NGO参与汶川地震过渡安置研究》《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初探》《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的地方实践及启示》《论家庭福利保障制度构建——基于国家和地方双重视角》等。
廖茂林 ,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际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所级国情调研基地负责人,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在《管理世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发展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等英文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担任《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行政管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期刊审稿专家。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研究项目,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类三等奖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和绿色发展,主要研究成果有《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还能促进经济增长?》等。
刘培学 ,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大数据与流空间。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汪光焘、李芬、刘翔等:《新发展阶段的城镇化新格局研究——现代化都市圈概念与识别界定标准》,《城市规划学刊》2021年第2期。
  • 高煜、张京祥:《后新冠时代的都市圈发展与治理创新》,《城市发展研究》2020年第12期。
  • 傅娟、耿德伟、杨道玲:《中国五大都市圈同城化的发展审视及对策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20年第6期。
  • 徐毅松、廖志强、张尚武等:《上海市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战略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17年第2期。
  • 黄志强、甄峰、席广亮、李智轩:《南京都市圈日常人口流动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人文地理》2023年第4期。
  • 金云峰、万亿、周向频、陈静:《“人民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多维度精明规划》,《风景园林》2021年第4期。

构建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促进都市圈共享发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新认识
    1. (一)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内涵与特征
      1. 1.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内涵
      2. 2.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特征
    2. (二)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意义
      1. 1.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支撑和引领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
      2. 2.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加强和深化都市圈产业联动协同
      3. 3.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
  • 二 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1. (一)成都都市圈优质生活圈建设的现状基础
      1. 1.成都都市圈发力推进教育发展共同体
      2. 2.成都都市圈着力打造医疗协作共同体
      3. 3.成都都市圈致力塑造社会保障服务共同体
      4. 4.成都都市圈强力构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
    2. (二)面临的新要求、新趋势和新挑战
      1. 1.新要求:人民城市理念引领的新型城镇化
      2. 2.新趋势:数字都市圈的智慧转型
      3. 3.新挑战:经济转型、社会变革与环境变化的三重交织
  • 三 国内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建设经验借鉴
    1. (一)南京都市圈的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建设经验
      1. 1.塑造一体化走廊叠加轨道交通的共建共享骨架
      2. 2.着重打造健康便民都市圈
      3. 3.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
      4. 4.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区域治理新模式
    2. (二)武汉城市圈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建设经验
      1. 1.开展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2. 2.推动住房消费“互认互贷”
      3. 3.打造交通线网“优质服务”
      4. 4.推动旅游景点“跨城通赏”
    3. (三)长株潭都市圈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建设经验
      1. 1.促进教育资源延伸覆盖
      2. 2.推进长株潭政务管理一体化
      3. 3.提升都市圈公共安全质态
  • 四 构建成都都市圈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的对策建议
    1. (一)统筹布局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构建通勤圈
    2. (二)协同多元力量共建共享都市圈,营造共生圈
    3. (三)强化文化中心和旅游枢纽作用,打造文旅圈
    4. (四)特色建设全域均衡社区生活圈,创造个性圈
    5. (五)均衡建设“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塑造韧性圈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