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甲骨文2020年出版计划 | 简介版 (二)

作者:甲骨文

来源: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0-03-19 18:57   浏览量 20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世界大战、冷战

及二十世纪






24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 

世纪初生:1904—1930

〔美〕威廉·夏伊勒 著


1584613254583083.jpg

这是一名著名记者、先锋广播员,以及《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在20世纪的奇幻历险。

第一卷《世纪初生:1904—1930》记录了夏伊勒逃离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保守中西部地区,奔赴欧洲追求理想的故事。

1925年,夏伊勒搭上一条运牛船前往欧洲,口袋里只有200美元。就在他返回美国的前一晚,《芝加哥论坛报》巴黎分社的编辑给他了一份工作,这也成为夏伊勒在欧洲驻扎20年的重要职业生涯的起点。

夏伊勒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在这个动荡喧闹的时代中他所邂逅的地方和人物:在编辑部里与詹姆斯·瑟伯邻桌而坐;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格特鲁德·斯泰因和伊莎多拉·邓肯等人谈笑风生;作为驻外记者,他辗转于巴黎、伦敦、柏林和维也纳进行报道。四年后,夏伊勒回到美国,却发现所谓的“柯立芝-胡佛繁荣”消失殆尽,迎接他的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25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 

噩梦年代:1930—1940

〔美〕威廉·夏伊勒 著



1584613396754794.jpg


第二卷《噩梦年代:1930—1940》是身处动荡的欧洲大陆的夏伊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及战争初期的生动记述。


当希特勒在纽伦堡集会的现场嘶吼,欢庆自己对德国的新统治的时候;当张伯伦在慕尼黑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当希特勒在柏林下达闪击波兰的命令,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正式爆发的时候,夏伊勒均在现场。他撰写报道,翻译希特勒的演说,参与广播放送,只为了竭尽全力提醒西方世界,要提防这个危害人间的魔鬼。

这是一本令人痛心的第一手资料集,揭开了那些点燃世界战火的人和事件;这也是一本个人故事集,展现了一位年轻的美国记者是如何在疯狂的第三帝国挣扎与生存。



26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 

旅人迟归:1945—1988

〔美〕威廉·夏伊勒 著



1584613407384503.jpg


第三卷《旅人迟归:1945—1988》聚焦于回归故土后夏伊勒起起伏伏的事业和家庭生活。


1940年,夏伊勒离开疯狂的第三帝国,重返美国。在接下来的45年中,他被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扫地出门,上了媒体界的“黑名单”;他将自己的二战经历以及对德国、法国的研究出版成书,创作过程艰辛不易,所受的国内外评价颇有争议;他弥久的婚姻生活痛苦地走向终结;他不断见证许多著名作家和亲朋好友的离去;他终于踏上了多次未成行的苏联之旅,并最后一次返回欧洲大陆。

回顾这80多年,夏伊勒的人生可谓充满挫折和收获。正如其本人所说,有此一生,甚感幸运。




27

1971一刻不闷:

摇滚乐的黄金年华

〔英〕大卫·赫普沃思 著



1584613416111681.jpg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结束后的第一年,1970年最后一个夜晚,保罗·麦卡特尼开启了终结披头士乐队的进程。从此以后,音乐再也不跟从前不一样了。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新的开始。1971年诞生了许多里程碑式的音乐专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一年,也造就了很多在未来40年纵横摇滚乐坛的伟大音乐明星——齐柏林飞艇乐队、大卫·鲍伊、滚石乐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马文·盖伊、卡洛尔·金、乔妮·米切尔、洛·史都华,单飞之后的披头士成员,以及其他许多人。

从1971年1月起,创造力的高涨、无忧无虑的情绪、争强好胜的心理、极度的幸运等因素都促成了摇滚乐的爆发,到了12月,摇滚乐走进了主流媒体。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了?这本书就是讲述这个故事,摇滚的黄金年。




28

冬夜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1584613474992057.jpg


1945年的莫斯科,正当斯大林及其他苏联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庆祝战胜希特勒时,枪声突然响起。在附近的一座桥上,一对年轻男女满身是血躺在地上。


这不是普通的悲剧,这两个孩子也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苏联高层领导的孩子,上的也是莫斯科的私立学校。这是谋杀,自杀,还是针对国家的阴谋?

在斯大林的布置下,调查开始了,孩子遭到逮捕,并被迫做出对他们的朋友及其父母的不利指控。这是一场狩猎行动,将揭开隐秘世界中的诸多风流韵事和家族秘密。而在这个世界中,哪怕最微小的错误,也将换来致命的结局。



29

正午的红色天空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1584613683901810.jpg


本雅•高尔登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古拉格,随后,他以戴罪之身进入一个由哥萨克和罪犯组成的对抗纳粹的惩戒营。后来他又加入了骑兵部队。


1942年7月的一个炎炎夏日,他和部队的兄弟们被派往敌后执行一个危险的任务——但他们之中是否有叛徒?本雅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他的战马——“银袜”,而在希特勒部队东进的滚滚洪流中,他看不到任何怜悯。

这个关于激情、勇气和生存的故事就发生在十个史诗般的日子里,发生在俄国南部草原的战场上和斯大林的克里姆林宫中,发生在本雅与意大利护士的情感纠葛和斯大林女儿与战地记者的浪漫爱情之间。背叛如影随形,死亡近在咫尺,而爱情,尽管稍纵即逝,却也带来一丝救赎之光。



30

亿万美元情报间谍:

冷战时期一切情报、机密与背叛的故事

〔美〕戴维·E.霍夫曼 著



1584613737580206.jpg


普利策奖得主作家戴维·霍夫曼(David E. Hoffman),继核军备竞赛历史书籍《死亡之手》(The Dead Hand)之后,再次创作一部精彩的真实历史惊悚故事,带读者一窥冷战期间CIA(美国中央情报局)与KGB(苏联情报局)的激烈抗争。当年CIA最宝贵的情报间谍如何躲避KGB的天罗地网的监视,才能顺利将原本美国五角大厦需要花费两亿美元研究经费才能获得的信息传递回美国总部。


1978年二月十六号的傍晚,CIA莫斯科情报站的局长正要上车时,收到一封匿名俄罗斯人的信件。信封里内容震撼全美国内部,原来苏联政府一切秘密的军事技术发展,美国都毫不知情……


这段重要且情节精彩斗智的历史故事,过去从来没有作品像这本书详述得如此淋漓尽致。作者霍夫曼身为《华盛顿邮报》资深编辑,曾任莫斯科局长无疑是写作此历史故事的最佳人选。霍夫曼透过CIA过去的机密资料,并大量访问当时参与事件的当事人,把这段本身已经就够精彩的历史事件,转化成约翰·勒卡雷间谍小说般的故事,带读者进入这场间谍的刺激冒险。



31

毒枪手:

慕尼黑的秘密间谍

〔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


1584613795826748.jpg


1961年8月,就在柏林墙开始修建之前,一位名叫斯塔申斯基的克格勃间谍叛逃西方,他向中情局讲述了自己奉命在慕尼黑开展的行动——那既是为了消灭苏联的敌人,也是为了平息赫鲁晓夫的个人恩怨。他还供述了那把特制的枪——它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毒液,能杀人于无形 。由此引爆了冷战时期轰动一时的斯塔申斯基间谍案。后来斯塔申斯基在西德接受审判,他吐露的事实引发的公众关注,迫使克格勃改变了他们在海外的运作方式,也让苏联领导人谢列平的职业生涯走到了尽头,同时也让诸多欧美国家反思自身秘密间谍行动的方式及后果。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沙希利·浦洛基利用斯塔申斯基受审时的证词、中央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文件、德国和波兰的相关档案、克格勃官员的访谈和回忆录,以及自身的走访,用学术分析的眼光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在本书中抽丝剥茧地寻找间谍案的真相。本书所讲述之事件涉及美苏两国冷战时期在情报及秘密行动方面的角逐,包括炸弹包裹、双重间谍、反复背叛以及精心作伪掩盖真相,让我们一窥那个隐藏在冷战大背景之下的波诡云谲的隐秘世界。




32

风雨四十载:

柏林墙下,一个家庭奋勇抗争的传奇故事

〔美〕尼娜•威尔纳 著


1584613984669675.jpg


从东德逃往西德的那一年,汉娜(Hanna)20岁。享受自由的代价就是,抛下留在东德的双亲、八位表亲、她的家。在那样的时代,汉娜就像一个没有根的人,最终选择与丈夫搬到美国,在那里养育两个孩子。而这位汉娜就是是作者妮娜(Nina)的母亲。从小在美国生长的妮娜,长大后成为了美国军事情报员,在冷战的紧张时期被指派到了东柏林执行高危险的情报行动。而相隔不远的地方,同时间妮娜的外婆、阿姨和表姊妹,都在东德奥林匹克预备队里接受训练。因艰困的政治环境使然,妮娜和她的德国亲人,如同活在两个世界当中。


此书中妮娜回溯了属于这个家庭的故事:五个女人的生命如何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难以抹灭的伤痕。她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在共产统治之下的东德,以及他自己在柏林围墙旁的危险行动。不论他们在铁幕的哪一边,同时间都必须面对残忍现实所带来的伤痛。政治从来无法斩断这五位女人的连结:“家”。四十年后,离散的人们如此幸运,终于得以再相聚。妮娜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属于那个时代的勇气、坚韧和爱。



33

莫斯科的夜晚:

钢琴家与冷战

〔英〕奈杰尔•克利夫 著


1584614024576010.jpg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著名钢琴家范·克莱本的故事,克莱本的传奇是冷战时代的产物;他赢得1958年首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头奖,既证明艺术成就可以视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也确认优秀的艺术家能够超越国与国的隔阂迷倒所有人;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对于克莱本的获奖也给了肯定的意见。通过克莱本的经历,作者展现的是冷战时期的个人和冷战那个大时代。




34

乔治·凯南传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著


1584614132357986.jpg


20世纪40年代后期,凯南写了两份文件,即“长电报”和“X文章”,它们提出了遏制战略,界定了接下来四十年美国的对苏联政策。仅凭这一项成就,他就有资格成为冷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外交官。但他同时还是马歇尔计划的规划师,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并将成为20世纪下半叶对美国外交、政治和文化最直言不讳的评论家之一。眼下,今日之世上最重要的冷战史学者之一将展示凯南的漫长生命和巨大影响力的方方面面。


我们能够在书中看到凯南在普林斯顿大学精英中作为一个中西部人的不安全感,他对权威和现状的不满,他在不如意中的挣扎,他那讽刺的天赋,以及他对所遇到的政策和人的敏锐洞察力。凯南把这些敏锐的分析天赋加诸己身,甚至到了要录下自己的梦的境地。结果就是一种极其惊人的剖析自身的观点,即这位最伟大的战略家是如何怀疑他的战略以及总是质疑本人的。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历史和传记著作,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力和丰富的内心图景,而这个人既反映又塑造了他所经历的那个世纪。



35

恐惧与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英〕基思·罗威 著


1584614170980329.jpg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事件之一。当一波波军队从地球的一端扫荡到另一端,消耗着全球经济,轻而易举地夺去平民和士兵的生命时,即便是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也能够看到某些最基本的东西在其中被摧毁了。


不过,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项全面的研究着眼于所有这些由二战带来的大大小小的意外变化。因此,《恐惧与自由》将是一部关于战争结束之后世界如何立即发生变化的多层次的历史著作。它描述混合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的战后动荡岁月,目的在于留下一段关于那个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历史时期的权威历史。它不仅将讲述关于宏大事件的故事,而且也将讲述普通人如何应对,他们如何梦想和工作以为他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以及他们这代人如何使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成为迈向变革的一个机会。




36

1945年的六个月

〔美〕迈克尔•多布斯 著


1584614206391991.jpg


1945年的六个月见证了20世纪历史上最为戏剧性的场景:柏林的决战、罗斯福的离世、丘吉尔的落选、对德国科技遗产的瓜分,以及日本遭到的核打击。两军在欧洲心脏地带会师的同时,盟国领导人在欧洲就开始了影响力的角逐。


《1945年的六个月》出色、生动地捕捉到了这一幕幕历史的转折,记录了在铁幕徐徐落下时的地缘政治裂变。



37

终结一切战争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 著



1584614249385401.jpg


亚当•霍赫希尔德是美国具有强烈和平主义倾向的通俗史学家,他从一个新角度发现:在战争之中英国社会分成了各个团体。本书记录下那些强烈反对战争的人,尤其是为此甘冒风险和巨大代价的人的故事。




38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

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1936~1939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 著


1584614489879549.jpg


一个理想主义与苦难的故事,一项崇高却注定以悲剧告终的事业,一部西班牙内战史。


在1930年代至关重要的3年时间里,西班牙内战占据了美国和全世界报纸的头版头条,志愿者蜂拥前往西班牙,帮助其民主政府对抗由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起,并受到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协助的右翼政变。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局之战,但很快它被后者掩盖。

今天,人们大多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部经典作品铭记这场战争: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乔治•奥威尔的回忆录、罗伯特•卡帕的摄影集。不过,在《西班牙在我们心中》一书中,亚当•霍赫希尔德向人们呈现了西班牙内战中,包括海明威、奥威尔在内的众多重要人物,并将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编织在一起,完整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悲剧性与重要性。



39

布达佩斯之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百天

【匈牙利】翁格瓦利•克里斯蒂安 著


16.jpg
布达佩斯围城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激烈的战役之一,本书是关于布达佩斯围城战的权威著述,极尽详细。希特勒和斯大林都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打赢布达佩斯之战,最后的代价令人震惊:8万红军、3.8万德国和匈牙利军人以及3.8万匈牙利平民丧生。本书是对此次惊人战役的首次完整记录。 




40

秘密会议

[英]罗伯特·哈里斯 著

(已出版)


1584614557908155.jpg


教宗逝世。在西斯廷教堂紧闭的大门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红衣主教将为世界上最秘密的选举投票。他们是虔诚的神职人员,但他们也有野心,也存在竞争。七十二个小时后,他们中的一人将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强的精神领袖。

谁会是那个天选之人?




41

慕尼黑

[英]罗伯特·哈里斯 著


1584614589962118.jpg


当张伯伦的飞机颠簸着飞过英吉利海峡,希特勒的火车无情地从柏林南下时,两个年轻人带着各自的秘密开始了一场旅行。


休•莱格特是张伯伦的私人秘书之一;德国外交官保罗•哈特曼则是反希特勒抵抗运动中的一员。在希特勒上台之前,他们在牛津大学结为挚友,但他们最后一次会面是在六年前的慕尼黑。现在,欧洲的未来悬于一线,他们注定要再次相遇。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你会背叛谁?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你的国家,还是你的良心?




42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美〕彼得·弗里切 著


1584614619322530.jpg


在这部杰出的作品中,彼得·弗里切(Peter Fritzsche)破译了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谜题。它的基本诉求在于民族共同体——一个“人民”社会,即要求纠正《凡尔赛条约》的错误,使日耳曼人成为一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部分,使国家变得强大和重要并摆脱不利因素。其目标是在日耳曼人之间创造新的民族和种族自我意识。为了德国的生存,其他人 ——特别是犹太人——必须死。日记和信件展现了日耳曼人的恐惧、欲望和保留,同时揭示了纳粹概念是如何渗透入日常生活的。弗里奇探讨了德国人为适应新的种族身份,相信战争的必要性,接受无条件破坏的动力——简而言之,为成为纳粹所做的努力。




43

克虏伯的武器:

战时德国军工王朝的兴衰

〔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


1584614968166701.jpg


克虏伯曾经是国际军火商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个。它是个真正的国中之国,其驻外代表常常比德国大使们更有影响力。在20世纪,克虏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无法衡量,没有哪个国家连续多届政府如此紧密地与一个工业家族联系在一起。


威廉•曼彻斯特用其颇具感染力的语言刻画和描述了三代克虏伯对研制枪炮、铸钢和追求成功的痴迷,作为企业首脑的克虏伯及其家族成员的独特性格,以及在战时,他们与德国政府(包括威廉一世、俾斯麦、希特勒)之间紧密而略带冲突的关系。《克虏伯的武器》是一部关于克虏伯家族的传记,也是一部德国民族主义发展史,还反映了德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



44

不死军魂

〔美〕布鲁斯·亨德森 著


1584615002985398.jpg


《不死军魂》始于希特勒纳粹党气势汹汹的崛起时期。那时犹太家庭都在竭力逃出欧洲。畅销书作家布鲁斯•亨德森抓住了幼子被父母送往未知的美国,面对一个未知未来,也许再也不会与亲人相见的故事。随着这些少年成长为年轻男人,他们决心加入欧洲的战斗。


亨德森描述了他们怎样加入美国军队,以及他们对德国语言和德国心理的独有掌握是如何应用在审讯德国战俘上。《不死军魂》来自一手访谈和丰富的档案,生动再现了六个男人的故事,跟踪他们逃出欧洲的童年历程,最终拼命发现自己失踪的爱人的尝试。《不死军魂》是一个关于英雄主义、勇气和爱国主义的史诗般的故事,是不会被匆匆忘却的。



45

帝国安全状态:

英国的殖民知识及其在亚洲的帝国构建

〔美〕何伟亚 著


1584615107216017.jpg


本书探讨了英帝国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但未被充分发掘的方面——它的信息系统和军事知识与帝国维护之间的密切联系。何伟亚对1880年至1940年期间的英属印度军军事情报的军令和军事报道进行了创新研究。这些聚集起来的策略、地理、政治和人种的消息不仅构成了英帝国对东部殖民地区的战略框架,并且孕育了其所干涉的对象——亚洲本身。最后,本书强调了安全制度的长期影响,揭示了英国殖民知识是如何继续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策略。




46

守护者:

国际联盟与帝国的危机

〔加拿大〕苏珊·佩德森 著


1584615161200428.jpg


苏珊·佩德森在本书中表明了国际联盟在创造现代世界中所起的作用。从1920年到1939年,作者分析了国际联盟在外交领域的作用、专家和官员的观点,托管地内部的各种斗争。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这个托管系统最终成为今天这个世界格局的促成因素。这是一部融合各种研究的历史书,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主义的历史和内容。




47

走向火焰:

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英〕多米尼克•利芬 著


1584615188749599.jpg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共同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塑造了20世纪。在本书中,长期从事俄国研究的利芬教授第一次将这两大事件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俄国视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以及国际史视野的俄国革命发生的原因。


本书研究的是1904~1920年的国际形势,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一战的发生和结束。同很多相关著作和研究结论相反,作者将这场战争的首要性质归结为东欧的冲突,直接导火索是奥地利王储在欧洲东南部的萨拉热窝遇刺,这导致东欧两大帝国奥地利与俄国变得敌对。二战也是在东欧爆发的,这并不是巧合。经历了一代人的休战后,从很多方面来说,一战的真正终结是1945年5月苏军占领柏林。



48

拉斯普京

〔美〕道格拉斯•史密斯 著


1584615219292435.jpg


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被谋杀一百年后,他作为邪恶的化身始终激发着流行文化的想象。不计其数的传记、小说、电影总结了他的掌权之路,回顾了他如何成为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的心腹,以及俄罗斯皇室继承人、饱受疾病困扰的皇储的守护者。他的堕落、险恶的政治影响力以传说般的方式呈现出来,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都被怪罪到他身上。


但是,正如屡摘奖项的历史作家道格拉斯•史密斯所说,拉斯普京一生的真相以及他的死亡依然是未解的神话。《拉斯普京》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作品,通过严谨的调查加上强大的叙述,它从虚构的想象中剥离事实,还原了历史上这个引人入胜的人物的真实一生。史密斯行走七国,埋首于被遗忘的档案,展现了丰富、复杂的拉斯普京形象——圣人、皇室忠诚的仆人、通奸者、醉鬼。《拉斯普京》不仅是一部离奇、充满传奇色彩的详尽人物传记,还是对俄罗斯帝国如何走向覆灭的生动刻画。



49

红色王子:

哈布斯堡大公的隐秘生活

〔美〕蒂莫西·斯奈德 著


1584615262329832.jpg


哈布斯堡王朝可谓欧洲各大王朝中国祚最长、统治领域最广、国力最为强盛的王朝,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君主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皇族从一出生就会学习多种语言,了解其治下各王国的历史文化。


本书的主人公“红色王子”威廉也不例外,他出生于奥地利,成长于亚得里亚海海滨,被父亲按照波兰人的标准培养,最终却自愿选择成为乌克兰人。他曾试图取得法国的永久居住权,最后却被法国政府永久驱逐;纳粹试图强迫他承认自己的德意志血统,他却抵死不从;他曾无数次幻想在基辅登上乌克兰国王的王位,最终却死于基辅的牢狱之中。威廉跌宕起伏的一生,显示出个人民族身份的流动性。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