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书单 | 17本书带你探寻中华文明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9-29 10:24   浏览量 497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文物作为文明载体全面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是中华民族灿烂的遗产。今天文献君整理了十七本与文物考古相关的图书,从中能够透视古人的社会生活,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




考古学和科技史

夏鼐 著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1801-6

本书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织学、冶金学等方面的历史。著者不仅利用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并且引用许多文献,相互参证,以阐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些光辉的成就,同时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某些错误的说法,使我们关于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所附图片,除考古文物的实物照片外,还有许多作者绘制的精美示意图,如还原纺织物的花纹、模拟古代工具器物的工作原理、图示古代天文知识等,大大增强了本书可读性,不仅可供研究中国科技史工作者、考古文物工作者以及一般史学工作者参考之用,而且可作为科普性读物供学生群体等大众读者阅读。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全三册)

2023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1331-8

《中华文明探源论丛》(全三册)是精心遴选近10年来部分学者在《中原文化研究》期刊“文明探源”栏目刊发的75篇学术文章,旨在借助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计划,进一步做好中华文明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宣传与推广,拓展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的认识,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本书编撰整理了涉及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多个阶段的相关学术论文,主要内容如下:一是从宏观视野审视促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内在动力,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生成机制的相关研究;二是聚焦于都邑性聚落与早期国家诞生的相关研究;三是从微观视野考察双槐树、二里头、良渚和三星堆等遗址,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过程中形成文化基因及其特点的相关研究;四是探讨古史记载和考古材料中的中华文明起源,以及文明探源中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相关研究。


中國古代墓誌研究(全二册)

王连龙 主编
丛思飞 胡宗华 黄志明 副主编

2023年2月出版

ISBN:978-7-5228-1036-2

在党中央号召之下,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学术门类的金石学在近年来焕发新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占据大宗的中国古代墓志文献,又是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本书邀请了国内外学术界墓志研究领域的四十名专家,就墓志研究进行深入论述。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通论”,按时代顺序收录历代墓志研究综述,下编为“专题”,为墓志专题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在为当代金石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波斯锦与锁子甲

韩香 著

2022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9852-3

萨珊波斯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大文明策源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他们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性,都建立过帝国,都具有专制及多元色彩。中国与罗马(包括东罗马)、中亚等的交往,无论陆海,都是绕不过波斯的。因此,探讨波斯与中国的关系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利用多语种文献以及中西方考古文物资料,着重探讨了萨珊波斯与中国的互动关系,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的转译与适应等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小到物品、物种等的交换与交流,大到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力图修补中外文明交往史上这块模糊的“拼图”。


金石:宋朝的崇古之风

[美]陈云倩(Yunchiahn C. Sena) 著
梁民 译
李鸿宾 校

2022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9092-3

宋朝尚古学者热衷于金石古器物及其拓片的收藏、鉴赏和著述,形成了集中体现宋朝崇古之风的金石学,深远地影响了当世及后世中国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古文字学、书法、绘画、风俗和生活方式。本书以跨学科的方法探究宋朝尚古学者的金石学著述、士大夫的好古生活方式、朝廷仿古礼乐器的铸造以及民间仿古器的普及,再现了崇古之风熏染之下宋朝社会雅俗文化生活的图景。


中华早期漆器研究

洪石 著

2022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0040-0

本书在全面收集和梳理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至夏代漆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对中华文明早期漆器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本书首先按照出土遗迹单位梳理出土漆器,继而对这些出土漆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组合分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制胎、髹漆与装饰等)、流播与器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探究特定时期内漆器在物质文化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水平、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鉴、在生产方面的核心区域归纳与地域特点,以及在使用方面的等级制度、性别差异及相关礼仪制度,最终落脚于探讨早期漆器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11-2020)

考古杂志社 编著

2022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9376-4

本书所收录的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是从2011~2022年全国数千项考古发掘项目中精选出来的,最早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最晚可到清代末期的沉船遗迹;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其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的遗址、墓葬和其他遗迹;范围则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西藏,到黄海、东海之滨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从辽阔草原的内蒙古到热带雨林的海南岛。在这60项考古新发现中,有不少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价值,还有一些则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内涵。


海帆寻踪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主编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9235-4

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海帆寻踪: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0月17-18日在上海举办,从“海丝”器物与考古、“海丝”贸易与制度、“海丝”航路与文献、“海丝”文化与社会等诸多角度进一步阐释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海丝”历史与文化,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本论文集即遴选部分参会论文而成。


西周會要

王贵民 编著

2021年9月出版

ISBN:978-7-5201-8560-8

“会要”作为史书的一种体例,主要蒐辑、整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经济以及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以史为鉴、资政治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西周会要》按照“会要”的体例与要求,首次将西周王朝事类分为十七大类,置于五十二卷之中,内容涉及西周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鉴于西周传世史料稀缺,本书补充大量地下材料,特别是西周金文材料,从而改变文献不足征的问题。


六朝文明(中译修订版)

[美]丁爱博(Albert E. Dien) 著
李梅田 译

2021年7月出版

ISBN:978-7-5201-7894-5

《六朝文明》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丁爱博(Albert E. Dien)教授的代表作。书中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对六朝社会作了全面的考察,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建筑形式、丧葬礼俗、手工艺品、宗教以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既有对六朝政治与社会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六朝日常生活的微观观察,以较新的视角为我们阐释了变迁中的六朝社会,展现了灿烂的六朝文明,是一部视野开阔,又不乏深度的历史考古学专著,堪称六朝研究的经典之作。


以文治边

李帅 著

出版2021年3月

ISBN:978-7-5201-7454-1

本书立足于文物考古材料,同时结合汉藏文文献材料,从文物考古视角对明朝经略西藏主题进行综合研究,主要涉及明朝治藏的政治与宗教策略、物质文化策略、思想观念策略以及内政与外交中的相关治藏举措等内容。本书将明朝的上述治藏策略概括为“以文治边”策略,即主要通过制度、物质及思想观念等“文化”策略来影响和牵引西藏形成对明朝的认同和归属。明朝以“文”治藏策略是古代中央王朝边疆治理中的“西藏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明代汉藏关系始终保持了和平发展,而且成功地使元朝与西藏之间建立的政治关系得到延续,并为清代治藏奠定了历史基础。


秦汉文明:历史、艺术与物质文化

孙志新 主编
刘鸣 徐畅 译

2020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6388-0

秦汉两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变革时代,在将近四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奠定了此后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基础。《秦汉文明》一书深入细致地检视了见证秦汉艺术与文化繁荣的160多组文物,探讨了中国统一国家形成的初始阶段,是颇具启发性的研究成果。书中的论述既有趣味,又有学术深度;插图生动细致、引人入胜。它记录了中国历史上这一空前的特殊时代,其历史和艺术的影响至今仍能引发我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文明探源:考古十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 首都图书馆 编

2020年9月出版

ISBN:978-7-5201-6279-1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力图从考古学视角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内容涵盖: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中国文化美好象征符号——“凤”的考古发现;以考古学实证说明民间传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真实性;以玛雅文明著名城邦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中国龙”介绍中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联;日本考古简史;等等。本书不仅包括中国的考古发现,还将中国历史文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读后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


从考古发现中国

张经纬 著

2019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5242-6

本书是人类学家张经纬的首部考古学、历史学主题书评集,分为“考古”、“中国”、“神话”、“方法”和“诸野”五大板块。考古、历史著作固然厚重、深沉,但当我们用人类学思维重新理解中国文明的方方面面,或许就能从那些作品中,品读出意想不到的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本文集中的诸多评论,不仅能通过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文献,反思当下的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还能让有关中国文明的研究者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襟。


殷墟九十年考古人与事(1928-2018)

唐际根 巩文 主编

2018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3427-9

殷墟对于中国考古学的意义,不唯其埋藏着丰富的古代遗迹,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掘与中国考古事业息息相关,殷墟发掘因此而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史的缩影。《殷墟九十年考古人与事》一书,选取1928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众多考古学者在殷墟工作过程中留下的照片、工具以及生活用具,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给九十年来的殷墟考古留下了物证,并赋予其学术史意义。


殷墟出土陶器

牛世山 岳洪彬 岳占伟 主编

2018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3306-7

殷墟被誉为中国考古的圣地,殷墟考古九十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殷商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陶质类文物,可分为普通陶器(或称粗泥陶)、白陶、硬陶、原始瓷和釉陶等类。通过对包括陶质类文物在内的殷墟文化遗存的综合研究,建立起了晚商文化的分期体系,可与《殷本纪》记载的、经殷墟卜辞中王谱订正的商王世系大致对应。以研究殷墟文化的内部构成以及形成、变化为基础,可进一步探讨商文化、商文化与周边青铜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群的互动等问题。


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

何毓灵 李志鹏 主编

2018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3305-0

自1928年迄今,殷墟科学考古发掘已有九十年的历程。其间积累了大量的考古材料,包括数量庞大的骨、角、牙、蚌器。本书共选取200余幅照片,分门别类,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所选器物或为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的礼仪性用品,或为形态多样、功能齐备的武器,或为看似普通却实用性强的工具,还特别选取了骨器制作工具,此外还有少量甲骨、动物遗存标本等。借此,希望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殷墟骨、角、牙、蚌器制作和使用的面貌,以及它们在殷墟先民生活中的意义。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