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从经济学视角,探析近代百余年的中国茶叶贸易与茶业发展

来源:《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

发布时间 2020-08-26 17:13   浏览量 98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自17世纪以来,中国茶叶凭借资源禀赋优势垄断国际市场,创造出“茶叶世纪”的传奇,却在19世纪中期之后逐渐受到挤压并走向衰落。在此期间,政府曾采取一系列措施重振中国茶业,但收效甚微。《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从经济学视角对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茶叶贸易和中国茶业的发展进行专题式分析,探索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规律。全书共五章,内容涉及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内地贸易以及中国茶业建设中茶叶生产、运输及产业化程度。本书有利于对中国商业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时,我正坐在从武夷山市区到山上考察大红袍母树的汽车上,从那时起,冥冥中便把武夷山和四川这两处位于中国东南和西南不同方向的地区关联在一起,而联系它们的纽带便是“茶”。

到武夷山市并非旅游,而是受山西大学文学院张宪平教授的邀请,作为纪录片《万里茶路》的历史顾问到福建进行实地拍摄。尽管这部纪录片最终因投资方资金短缺而未能上映,但实地考察两百多年前中俄恰克图贸易中方商品原产地,让我获益良多。据当地研究者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参考消息》上曾刊登过一则关于19世纪初两位法国人到武夷山学习茶叶种植技术的报道,这则报道由一位法国人在其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提及,并说明很快印度便有了茶叶生产。由于接受访谈者所提供的线索过于简单,回到山西后,我翻检那一时期的报纸,并没有发现这则报道。资料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给我提供了思考的线索。

外国人到福建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并传到印度,其意在证明,中国系茶叶之原产地。且不论这一结论是否经得住考究,但18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欧洲市场上茶叶的巨大利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事实上,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不无关系。此时正值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自由竞争所体现出的社会选择,给这些国家保留了一批极具竞争能力的企业。而反观中国茶业,凭借资源禀赋在国际市场上垄断了一个多世纪,尤其是行会对各企业贸易量、价格、质量等的协调,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在几乎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获得高额利润。但随着资源禀赋优势的逐步丧失,暴露在竞争环境中的中国茶叶很快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中国茶业也随之衰落。

19世纪的前40年,中国茶叶输往世界各国主要通过两个口岸,南部是广州,北部是恰克图。广州茶叶的主要贸易对象是英国及其在亚洲的代理东印度公司,美国人马士(H.B.Morse,1855~1934)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一书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陈慈玉在《近代中国茶业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一书中结合内地茶叶生产与广州口岸贸易数据,对19世纪贸易引起的中国茶业的兴衰进行了分析。

中俄在恰克图的贸易相较广州而言与现代双边自由贸易更为贴近。民国时期,辜鸿铭和孟森等曾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中俄两国恰克图贸易的这一特征。


雍正五年,恰克图条约缔结以后,内地商民,以烟草、茶叶、缎布、杂货往库伦及恰克图贸易者日多。至乾隆二年,又以监督俄罗斯馆御史赫庆之条奏,停止俄人于北京之贸易,统归恰克图。嗣是百货云集其地,市肆喧闹,称为漠北繁富之区。先是恰克图贸易,两国均不榷税;已而俄罗斯渐渝禁约,私收货税;又两国边民互失马匹,其数不可稽,而俄人辄以少报多,移文责偿。于是二十九年,朝命闭恰克图不与通市。然办事大臣等辄乘间舞弊,私与交易。清高宗震怒,三十年削土谢图郡王桑斋多尔济爵,诛库伦大臣丑达,厉行闭关之策。至三十三年,而库伦大臣庆桂,以俄罗斯恭顺情形入奏,遂互市如初。其后四十四年、五十年,复闭关者再,前者则以俄罗斯边吏庇护罪犯,不即会审之故。由库伦大臣索林,奏请查办,逾年得解。后者则以俄属布哩雅特种人乌呼勒咱等入边行劫之故。奉旨绝市者几七年,至五十七年,始以俄人悔过乞恩之结果,复订市约五款,其文如左:


一、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普爱众生,不忍尔国小民困窘,又因尔萨那特衙门吁请,是以允行。若复失和,罔再希冀开市。


二、中国与尔国货物,原系两边商人自行定价。尔国商人应由国严加管束,彼此货物交易后,各令不爽约期,即时归结;勿令负欠,致启争端。


三、今尔国守边官,皆恭顺知礼,我游牧官群相称好。尔从前守边官,皆能视此,又何致两次妄行失和,以致绝市乎?嗣后尔守边官,当慎选贤能,与我游牧官逊顺相接。(下略)


右条约以乾隆五十七年正月,由库伦大臣松筠普福等,与俄官色勒裴特在恰克图市圈互换。是时俄人以闭关日久,商旅阻绝,急欲借平和之方法恢复市利,故听命惟谨,务相交欢。松筠等直以俄罗斯人感激皇仁,倍申诚敬等语,列款具奏,遂于是年四月望日开关市易。自是两国商民,互市不绝。然至咸丰八年,中俄缔结天津条约,开海路各港之交通,于是陆路输出品之大宗,渐改海运。而恰克图贸易,遂无复昔日之盛况焉。


“两国均不榷税”意味着代表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关税为0,三次复订市约表示协约的可持续性,“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普爱众生,不忍尔国小民困窘”又体现出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样看来,恰克图贸易几乎符合了所有现代“双边贸易协定”的特点。

日本学者滨下武志先生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一书的“序言”中说:“一般观点都认为亚洲的近代化是受到欧洲近代化的冲击后才发生的。但是,经过历史过程的发展,作为欧洲模式的近代,与亚洲自身的近代之间却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亚洲国家在19世纪中后期,由于受到西方近代化模式的影响,被迫纳入国际市场,进而走向西方模式规定下的近代化(或称现代化)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正如滨下武志先生所说,现实社会中西方不同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模式又表明,亚洲,尤其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轨迹中同样蕴含着某些现代化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其传统社会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接续性。

伴随着大航海和世界范围殖民活动的兴起,世界各国经济关系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相关性。茶叶这种出产于中国的饮品,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和追捧,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近代命运。本书力图勾勒中国被迫纳入国际性市场前后,海外贸易的基本形态。清代,北路贸易与南方海外贸易形式在不同时期均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讲,海关与常关并设,南方属海关,北路属常关。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南方海关的对外贸易以国家严格控制下的广州十三行为主。清初政府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开展与英国等西欧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是基于官方控制商人代理的模式进行的。对外贸易往来以政府行为为主导,这样也就失去了对外贸易的实际意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了沿海地区的口岸与外国通商,并渐次扩展到南方内陆省份,且长期由英国人把持。北路则较混乱,北路的常关,理论上讲,并不是对外贸易的关口,而属于内贸,但是,在中国情况却是特殊的。本书拟从七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鉴于陈慈玉先生对广州贸易的精到研究以及选材的需要,尽管本书忽略掉广州贸易、内地其他茶叶产地势必会遭到学界同人的诟病,但从方法上说,任何研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与其他研究不同,本书摒弃了习惯上的详略铺垫,采用开门见山式的专题研究方法。

我国古代缺乏对国家概念的现代理解。他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宗法制度根据地理上的远近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具有亲疏关系的九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同时也规定了周边对中心的义务。

对国家概念认知的不同,导致了中国古代乃至近世社会外交、外贸在逻辑上的缺失,因此,北路的主要关口,在与蒙古人进行贸易的同时,也成为中原与沙皇俄国进行贸易的孔道。也正是由于通商口岸具有这种常关性质,政府除了收取关税、维持秩序外,并不对贸易价格等进行垄断性控制。因此,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关口更接近于现代自由贸易的形式。同时,清代北路贸易的货物量、货币流量等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更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摘自本书绪论)

近世.jpg

近世以来世界茶叶市场与中国茶业

石涛 主编





关于作者


石涛,四川峨眉人,历史学博士,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山西晋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经济史方向的研究。在《历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奖。



本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世界茶叶市场的供给、销售与交易方式的变化




第一节 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变动


第二节 世界市场中茶叶销售与需求的变化

第三节 交易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章 中俄茶叶贸易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中俄恰克图贸易中茶叶贸易依存度

第二节 清代恰克图茶叶贸易的成本与绩效分析

第三节 恰克图市场衰败的经济动因



第三章 中美茶叶贸易及其衰败



第一节 近代美国与中国茶

第二节 假茶流入美国及其影响

第三节 假茶输入美国的原因



第四章 近代中国茶叶海外贸易成本与南路边茶



第一节 茶叶运输路线及成本——以福建星村为起点

第二节 茶叶流通环节及成本——以福建武夷茶为例

第三节 南路边茶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茶业改良运动



第一节 民国时期茶业复兴计划

第二节 民国时期茶业复兴实例——福安茶业改良场



结语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