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主要成就和困难

作者:王延中 等

来源:《中国民族发展报告》2020

发布时间 2020-11-03 15:00   浏览量 133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一)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的主要成就

1.率先在“三区三州”中实现整体脱贫,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

自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党中央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区各族人民努力奋斗下,西藏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7年,拉萨市城关区、林芝市巴宜区、山南市乃东区、昌都市卡若区和日喀则市亚东县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米林、工布江达、波密、吉隆、林周、当雄等2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2100个贫困村退出。截至2018年底,西藏已实现55个贫困县(区)摘帽,摘帽总数居全国首位。实现“4714个贫困村(居)退出、47.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之前的35.2%下降到现在的6%以下”,2019年,余下的19个贫困县(区)摘帽,“绝对贫困基本得到消除,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可以说,西藏率先在“三区三州”中实现整体脱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省际交叉考核组对西藏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结果表明,西藏2016年精准识别率达到100%、精准退出率达到100%,群众满意度达到99.6%,被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区市之一。国务院脱贫攻坚督导组、全国政协考察组、中科院第三方评估组均认为,西藏脱贫攻坚识别精准,工作扎实,帮扶到位,精准扶贫全面展开、快速推进,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此后两年,也可以说是连续三年,西藏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均被中央确定为“综合评价好”。

2.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2000~201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26元增长到11450元,年均增长12.7%,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8244元增长到2018年的11450元,年均增长11.7%,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随着扶贫开发特别是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持续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搬迁、小康村建设等工程,西藏农牧民普遍住上了安全适用房屋。同时,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西藏农牧民家庭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2017年,西藏只有1.5%的农牧户仍然居住在竹草土坯房里,其余居住的是砖瓦、砖混结构的住房;60.7%的农牧户使用管道供水,26.1%的农牧户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81%的农牧户饮水无困难,71.2%农牧户有独用厕所。同年,西藏农牧区每百户拥有汽车、洗衣机、电冰箱、移动电话的数量分别是18.7辆、64.9台、54.8台、189.3部。显然,相比2015年,西藏农牧民家庭在住房、饮用水、厕所、耐用消费品等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提高。

3.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一,西藏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目前,西藏农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移动信号接近全覆盖。到2018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为9.7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660公里;西藏全部74个县(区)均实现通公路;西藏697个乡镇中696个实现通达,579个实现通畅;西藏5467个建制村中5457个实现通达,2624个实现通畅。西藏自治区区内主电网覆盖到62个县(区),供电人口272万人,其他地区通过光伏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小水电等方式基本实现了用电人口全覆盖。西藏还实现了所有乡通光缆、通宽带,85%的行政村通宽带,所有行政村通移动信号。

第二,西藏农牧区医疗服务、学前和小学教育的可及性都有所提高。2017年,西藏农牧区所在自然村上幼儿园便利的农户比重、所在自然村上小学便利的农户比重分别是90.2%、95.1%,分别比2015年提高8.3、4.6个百分点。农牧区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比重达到73%。2018年,西藏小学净入学率和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5%、99.5%、82.3%和39.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5年,相较脱贫攻坚之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三,在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西藏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西藏一直“对农牧民实行特殊的免费医疗政策,以免费医疗为基础,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建立”。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集结全国知名三甲医院支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七市(地)人民医院,惠及西藏城乡居民。确保贫困人口常见病、小病、慢性病可在县区内解决,重病、大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吃穿有保障。另外,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率先实现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率先实现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包括在编僧尼)免费体检,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全部得到免费救治等。2017年,西藏74个县(区)年满60周岁的人都能领到基础养老金,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共计283647人。2019年1月1日起,西藏将农村低保标准保持在每人每年4450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40元。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水平更高、保障方式更便捷的具有西藏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正在渐渐成形。

(二)西藏农牧区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西藏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大,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类型多、致贫原因复杂的重点深度贫困地区(如2019年最后脱贫摘帽的一些县),虽然在2019年实现了脱贫,但其保持脱贫成果的难度仍很大。一方面,如果目前的脱贫工作不到位、脱贫质量不高,部分贫困人口即使目前脱贫了,未来也有可能返贫。另一方面,这些深度贫困地区,海拔高、生态脆弱、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中要面临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国际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暴力”“非暴力”活动等风险,农牧民(包括脱贫人口)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等风险依然存在,预防新增贫困及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非常艰巨。

其次,西藏(特别是深度贫困县、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城镇化进程较慢,影响着整体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

最后,有些地区对脱贫攻坚政策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力、执行不到位。另外,旧西藏传统观念中的一些消极因素还在影响着部分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他们长期受惑于“重来世不重今生”等宗教说教,安于现状,缺乏积极生产的意识。还有一些贫困农牧民长期依赖外力,将扶贫看作一项“福利”,“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上面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虽然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但相对东部发达地区,仍显现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状态,西藏仍属于欠发达地区,需要在未来的反贫困实践、乡村振兴行动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探索解决。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