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谭琦:历史译者也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 | 译家之言004

来源: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1-12-16 14:00   浏览量 551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2021年,甲骨文新开#译家之言#栏目。我们将不定期邀请甲骨文译者 

接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采访。


“译家之言”第一期,我们请到的是专职译者冯璇。(参见 冯璇:做译者并不会让我成为行业专家


“译家之言”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的是编辑和译者身份集一身的张金勇(参见 张金勇:不太希望译者个人发挥,台湾译本未必适合大陆读者 | 译家之言002


“译家之言”第三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袁鑫。(参见 袁鑫:准确无误的“信”始终是我坚守的翻译第一原则 | 译家之言003


“译家之言”第四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谭琦目前已出版译著有《大围攻:马耳他1565》《拜占庭的失落之城:米斯特拉斯与伯罗奔尼撒的历史》《诅咒之塔:阿卡之战与十字军的终结》


在《诅咒之塔》重磅出版之际,我们邀请谭琦老师接受了读者的采访。



656.jpg

诅咒之塔

阿卡之战与十字军运动的终结

[英]罗杰·克劳(Roger Crowley)著 

谭琦 译

2021年11月





Q:读者

A:谭琦


1、谭老师是如何走上翻译之路的?又是如何跟甲骨文结缘的?


走上翻译之路,一是源于历史本身的趣味和魅力。喜欢历史的读者可能都与我有同感,就是掩盖在历史迷雾中的真人真事自有耐人寻味之处,通过读书探究真相即是一个满足好奇心的过程。历史非虚构作品兼具故事性和真实性,自然也就吸引了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我不禁会想:如果换作是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二是感谢甲骨文创始人董风云老师的宽容与耐心。正是出于对历史非虚构作品的热爱,我与甲骨文结缘。


657.jpg

大围攻

马耳他1565

[英]厄恩利·布拉德福德(Ernle Bradford) 著

谭琦 译

2019年8月


我算是甲骨文的早期读者了,还记得2016年8月在微博上感言:“这些年,从陆大鹏老师的地中海三部曲开始,爱上了历史,爱上了甲骨文,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陆老师一样的翻译家,翻译出自己的作品”。也是那一年,我在甲骨文的QQ读者群里提问,想成为一名译者。甲骨文的负责人董风云老师也在群里,于是我加了他好友,忐忑不安地提交了自己的第一份试译,并在通过后选择《大围攻》作为自己的处女译作。开端虽然很美好,但过程有些曲折。坦白地说,当年的我是一个很不靠谱的人,翻译几章之后,因为董老师也不怎么联络我,就把任务抛之脑后,撸串喝酒相亲去了。大约一年后,董老师问我进展如何,我很诚实地告知他没有进展,结果他很生气地说要把这本书收回来。就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董老师在十分钟后又问,再给我一年时间能否完成?(还好董老师没有放弃我。)三是来自贤内助的鞭策与鼓励。在董老师宽限之后,我结婚了。相识之初我只是将翻译合同当作炫耀的资本,未曾想内子对这部作品比我还上心,硬是逼着拖延症严重的我提前了三个月交稿。


当然,第一部译作付梓之后(编辑钱家音老师在其中付出了大量心血),我很激动,也很感动。看来,我与甲骨文之间确实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



2、一部作品译制过程中哪一刻更让您兴奋:译出第一句还是译完最后一句?


当然是译完最后一句。一是见利必喜的兴奋感,感觉小赚一笔稿费稳了;二是大功告成的兴奋感,感叹终究不负这几个月的辛苦,毕竟翻译一本书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个中体验五味杂陈;三是有所期待的兴奋感,我既是一位译者,也是一位读者,经历过阅读过程中遇到晦涩不通之处时的苦楚,所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译作的可读性做到最好,自然也就期待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馈。




3、请问作为一名译者,在翻译一本书之前,需要准备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您翻译完一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我认为翻译之前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翻译得更为准确,而且主题阅读本身也是翻译的乐趣所在。我在翻译完一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学无止境,遇到自己熟悉的内容翻译的速度就会更快,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就会毫不意外地卡壳。



4、目前最满意自己的哪本译作?


目前我为甲骨文总共翻译了5部作品(出版3部,交稿2部),最满意的译作是还未出版的第四部。



5、您是如何做到翻译质量保证的呢?在翻译过程中是否有想过放弃?看过到大鹏老师的作品,您觉得与他相较,是否有互补之处?


我通过以下做法保证翻译质量:一是翻译前读一些与译作主题相关的书进行知识积累。二是翻译中用心揣摩,炼字、炼词、炼句,以读者的角度观照译文,看看有无文采更好、表达更通顺的译法;另外,很多拿不准的地方还要与编辑和书友进行探讨、检视。三是翻译中“回头看”,翻译完一段、一章之后再通读检查一遍,看看有无错误和遗漏之处。四是完成初稿之后再进行3到4次的校对.


目前在翻译第六部作品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包括原作文字数量惊人、知识储备量不足、原文理解有困难等问题,确实想到过放弃。但是,再想到已经翻译了很多内容,还是决心克服这些困难,坚持下来。


658.jpg

伊莎贝拉

武士女王

[美]克斯汀·唐尼(Kirstin Downey) 著

陆大鹏 译

2016年5月



陆大鹏老师本就是我初涉历史非虚构作品时的偶像,当年拜读他的译作《伊莎贝拉女王》时还对照英文原文做了很多笔记。我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很多技巧,如长句化短句、词性转换、运用四字成语等,都是拜陆老师所赐。


刚接手《诅咒之塔》时心情很激动,毕竟罗杰·克劳利的《地中海三部曲》是甲骨文和陆大鹏老师的成名之作,也是我入门阅读甲骨文系列的开端,能翻译他的著作是我的荣幸,也是董风云老师和甲骨文团队对我的信任。在翻译了前两部译作之后我积累了一些经验,翻译这本书时更加得心应手。而克劳利本人的文字也很优美,适合译者发挥。希望我的译作能让读者喜欢!


659.jpg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精装珍藏版)

[英]罗杰·克劳利(Roger Crowley) 著

陆大鹏 张骋 译

2017年9月




6、在翻译时,有一段十分准确但较为生硬的译文,还有一段语言优美,自己十分中意,但会与原文有些差距。在面对这两段译文时,您如何做割舍和选择?


确实很难取舍。“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人所周知,但译者在具体实践中肯定要加以权衡。我的原则是在不偏离原文太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如果译文过于生硬,我会进行处理。试举一例,《诅咒之塔》的书名为The CursedTower,其实译为“被诅咒的塔”更准确一些,我将其翻译为“诅咒之塔”有三点考虑:一是“被诅咒的塔”读起来影响语感,不像“诅咒之塔”有韵律;二是原书中还有其他一些与之功能类似的城防塔楼,如Butcher’s Tower(屠夫之塔),Tower of Blood(血腥之塔)等,为了保持整体上的一致性,我采用了“诅咒之塔”这种译法;三是the Cursed Tower在原文中经常与其他定语成分并列在一起,如果直译为“受诅咒的塔”就会导致长句中出现很多“的”字,对读者来说也会很难受。当然,这也是我的一己之见。


660.jpg


罗杰·克劳利,出生于英格兰的历史学家,毕业于剑桥大学英文专业,后在伊斯坦布尔教授英语。他在多年时间里广泛游历了地中海世界,对其历史文化以及航海史和亲历者历史有着广泛兴趣。他著有“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征服者》,以及《诅咒之塔》。现居英国格洛斯特郡。



7、就翻译风格而言,您是希望能有自己明确的翻译风格,还是希望更加贴近,符合原文的翻译风格?什么样的原文写作风格能够激发您译介的欲望?


我希望自己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即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更有文采,对读者更有吸引力,这是一位译者想要收获更多读者喜爱的“初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为了取悦读者强行拼凑、代入或关联,甚至牺牲原文内容,这是我在翻译过程中要避免的,这一点也请读者监督。


关于第二个问题,故事性较强的原文写作风格更能激发我翻译的欲望。相比单纯铺陈知识点的教科书风格而言,叙事过程高潮跌宕,语言醇美有张力的风格对译者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8、您的最新译作《诅咒之塔》中,每章的标题和其中部分文本资料翻译都有与以往不同的风格,具有文言文的味道,请问您选择这种风格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我在以往阅读中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历史非虚构译作中的标题翻译令人耳目一新,很值得称道。甲骨文系列中的《拿破仑大帝》即是一例:“发奋为雄”“正法直度”“尘埃落定”等标题,既能概括章节内容,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还有些许神秘性,让人看到目录就有想阅读的欲望。而在文本中体现文言文的风格,这种做法也早已有之,由顾淑鑫和林添贵老师翻译的基辛格名作《大外交》一书中,著名人物的言辞以文言文风格译出,颇有古风之美。试举一例:“若谓袖手旁观、不动干戈,以盟邦之力阻挡反我势力达十年之久,乃展现出奇之审慎,待盟邦无我难以为继时公然参战,则展现勇气与大智慧;此显示我等于维护吾国和平之上,乃师法经济大师,善聚财亦善用财”。每当我重温这句话,都觉得这段译文言简意赅又富含哲理,令我心驰神往。因此,当遇到合适的机会时,我也想尝试一下。二是我想让自己的译文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感,千篇一律的大白话可能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疲乏,时而变换一下语言风格,由现代转入古代,将镜头拉近再拉远,也许会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原文意境。至于这样做效果怎么样,我期待读者的反馈。


661.JPG

拿破仑大帝

[英]安德鲁·罗伯茨(Andrew Roberts) 著

苏然 译

2016年4月



9、关于《诅咒之塔》,为什么阿卡之战后,西方的十字军难以再次发动圣战?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简要地来说,从圣战的策动方来看,罗马教宗经常深陷与世俗君主的纷争,号召力大不如前;西欧各国的君主更关注本国利益,而非基督教会的整体利益;西欧各国的贵族更热衷于在距离更近的地方如波罗的海和伊比利亚半岛与异教徒作战。《诅咒之塔》最后一章对此也有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基督教会的分裂和经济的衰退。



10、谭老师翻译的《大围攻》和《诅咒之塔》都是和军事修会相关的作品,对您而言,这段历史是否有其特殊的魅力?有的话,这种魅力是否与其宗教属性(为我们无神论读者带来的新鲜感)有关?


军事修会,或者说骑士团,最吸引我的地方还是骑士们所展现出的“向死而生”这种英雄主义气概,这一点我在翻译《大围攻》时就深有感触。骑士团在绝大多数战斗中都面临敌众我寡的困境,却仍然好勇斗狠、鲜有退缩,而且还往往在双方技术装备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打出极高的战损比,确实令人惊叹。所以我很好奇驱使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动力何在,而宗教狂热无疑是主要原因。骑士团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语言、文化都有所差异,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的惟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在了解更多有关骑士团的知识后,我又隐约感觉到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为何在古代世界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基督教世界产生了这种长盛不衰的国际性组织,而伊斯兰世界、印度教世界以及东方儒家文化圈却没有?这也是我一直在翻译过程中探寻的问题。


662.JPG

阿卡围攻战,1189—1191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部队使用一台威力巨大的配重式投石机来粉粹这座城市的城墙。



11、在《大围攻》和《诅咒之塔》这两部作品中,对于不同时期两位大团长事迹的翻译,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吗?作者的叙述角度有没有明显的偏袒或者喜好呢?


对于两位大团长事迹的翻译,我都是秉承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再适度发挥的原则。《大围攻》作者对医院骑士团大团长瓦莱特的态度明显是赞许的,因此在描述上多有褒奖之处。《诅咒之塔》作者则是冷静客观地描述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博热在政战策略上的得失以及战斗中的表现。



12.在读《拜占庭的失落之城》时,一直都有一些不算问题的小疑问,类似这种“支线”历史,谭老师在翻译的时候,会在特别感兴趣的点上,另外找资料来阅读吗?


我在翻译每一部作品的时候,都会找一些相关领域评价比较高的资料来阅读,这既是翻译也是娱乐的过程,因为拜读大家名作也是一种享受。翻译《大围攻》时,我拜读了马千老师创作的《医院骑士团全史》;翻译《拜占庭的失落之城》时,我拜读了徐家玲老师翻译的《拜占庭帝国史》;翻译《诅咒之塔》时,我拜读了王子午老师翻译的《中世纪战争艺术》,学习借鉴了不少知识,对我的翻译工作大有裨益,在此向这些老师表示感谢!


663.jpg

拜占庭的失落之城

米斯特拉斯与伯罗奔尼撒的历史

[英]斯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 著

谭琦 译

2020年9月



13.谭老师目前翻译出版的三本译作分别对应三位不同的作者,能否谈谈这三位作者的写作(叙事)风格或者史观?他们之间差异化的写作风格是否会对您的翻译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个问题很学术,我的学术水平还达不到评论英语母语作者在写作风格上的差异的高度。个人看法,文风更多是受内容影响,比方说,就同一个作者——布拉德福德而言,《大围攻》就是对一次战役的细致描写,偏向于微观叙事,因为坏了一个马蹄铁都可能导致战役失败,但《地中海的画像》就偏向于宏大叙事,因为事无巨细的话就不免沦落为流水账。历史非虚构作品大体上都属于风格比较客观严肃的写作,可能《大围攻》的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偏爱骑士团的情感,但总体而言,这三部作品对我翻译的要求区别不大。


664.jpg

地中海的画像

从文明的起源到两次世界大战

[英]厄恩利·布拉德福德(Ernle Bradford) 著

杨春景 译

2021年6月



14:谭老师有过书出版后发现自己的译文有错误的情况吗?如果有,是否会影响心情?如何调节?


当然会有。甲骨文的营销团队运作着一个神秘的组织,里面能人辈出,眼光毒辣。纵使我每次交稿时信心满满,但仍不免被他们挑出错来。发现错误的时候,会有懊恼——翻译的时候再认真一点就好了;也会欣喜——因为有的错误确实是自己水平所限,幸好有高人指正,又学习到了新知识。虽然作为译者希望自己的作品白璧无瑕,但也知道人避免不了犯错,重要的是知耻后勇,尽可能地减少错误。



15:请谭老师介绍一下2022年的翻译计划。


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两部译稿,正在由甲骨文的编辑老师进行编校。一部是丹·琼斯的《十字军:为圣地而战的人类史》,另一部是尼古拉斯•莫顿的《血色之地:阿勒颇战役和中世纪中东的重建》,都是有关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这两本译作都有望于2022年出版。


665.jpg

十字军

为圣地而战的人类史

[英]丹·琼斯(Dan Jones)著

谭琦 译



666.jpg

血色之地

阿勒颇战役和中世纪中东的重建

[英]尼古拉斯·莫顿(Nicholas Morton)著

谭琦 译



END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