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列表
-
西北蓝皮书
收藏0人收藏 -
公益蓝皮书收藏0人收藏
-
明清史研究丛书收藏0人收藏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书系收藏0人收藏
-
羊城学术文库·经济管理系列
简介:为推动广州的文化特别是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出版了《羊城学术文库》。该文库是资助广州地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性学术著作出版的一个系列出版项目,每年都将通过作者申报和专家评审程序出版若干优秀学术著作。涵盖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将按内容分为经济与管理类,文史哲类,政治、法律、社会、教育及其他等三个系列,要求进入文库的学术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以期通过持之以恒的组织出版,将本文库打造成既在学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推动广州地区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能为广州增强文化软实力、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发挥社会科学界的积极作用。
收藏0人收藏 -
创业蓝皮书收藏0人收藏
-
双创基地蓝皮书收藏0人收藏
-
中俄经济合作蓝皮书收藏0人收藏
-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丛书
简介:建院40周年之际,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为庆祝建院40周年,也系统梳理建院以来的各种发展成就,特集结出版3本图书,分别是《青海省社会科学院40年》《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优秀成果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建院4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收藏0人收藏 -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蓝皮书收藏0人收藏
-
四川人社蓝皮书收藏0人收藏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简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自设立以来,出版了很多学术精品,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下简称《成果文库》)设于2010年,迄今已连续评选5年。这项工作的不断深化与拓展,既是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创新的有效尝试,也是对潜心治学、脚踏实地优良学风的有力倡导。5年来,《成果文库》推出了大量人文社会科学精品力作,代表着当前中国学术研究的新成就。2014年4月出版的2013年度《成果文库》,是最新学术精品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研究领域覆盖广阔、研究内容质量上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上有突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上也有拓展。这方面成果主要有《问题中的哲学》《〈巴黎手稿〉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批判与解构:从马克思到后现代的思想谱系》《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科学实践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等,占入选成果的12.5%。其中,《问题中的哲学》运用哲学尤其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审视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理论热点和实践困惑,既深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点与共同本质、正确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当代价值等问题,又深入解读和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等问题。《〈巴黎手稿〉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批判与解构:从马克思到后现代的思想谱系》《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史》等成果,是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关于马克思学说的思想史渊源和历史地位的新解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科学实践观与科学社会主义》分别系统研究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深刻领悟将马克思主义荣辱观运用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科学社会主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 第二,弘扬传承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华,深化了中华文明精粹的话语体系。这些成果大多属于文史哲相关学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湛阐述,对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政治、社会、文学等领域进行了新的学术探索。代表性的成果包括:《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上、下)》《先秦名家四子研究(上、下)》《民间规约与中国古代法律秩序》《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例研究》《秦汉称谓研究》《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寺研究》等近20项,占到全部成果的30%左右。其中,《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上、下)》所论述的话题及其所追求的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撑,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开出了新路向,对重构价值理想、精神信仰、终极关切,具有较强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徽商与明清文学》通过挖掘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贾而好儒”的徽商与明清文学发生密切关联的各种事实;同时,扩展理论视野,从文学生态、人际交往、文学传播、家族文学、文化圈层等视角探讨徽商与明清文学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创作面貌,从而丰富了对明清文学历史面貌的认知,具有一定的拓展研究视角、扩增学术命题、丰富学术资讯的学术价值。《中国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道路》《秦汉称谓研究》《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文学史的命名与文学史观的反思》等成果,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社会、文化现象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反思。 第三,积极探索当代理论前沿与中国经验,构建了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本次入选的成果中,有的作品关照当代哲学、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如《当代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等;有的作品把理论研究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具有应用价值的探讨,如《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中国实践》《内需可持续增长的结构基础与政策选择》;还有一些成果对中国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的重大战略、突出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如《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单位共同体”的变迁与工业社区重建》《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合作网络范式下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研究》《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战略研究》等。以《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为例,其系统梳理了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西方经验和东亚经验,为中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国际经验;研究了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科学基础,为党和政府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政策提供了经验资料、典型案例和实证数据;深入调查和了解广大民众的社会福利需求,为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政策提供了民意基础;全面探讨了实现社会福利体系普遍整合的制度设计,为推进各项社会福利制度的普遍整合提供了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收藏2人收藏 -
社会保障绿皮书收藏0人收藏
-
漳州师范学院闽台文化研究所林语堂研究丛书收藏0人收藏
-
尼采百年解读系列收藏0人收藏
-
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日本研究论丛
简介:吉林大学1964年成立日本问题研究室,1979年成立日本研究所,是研究日本问题的重镇之一。2011年吉林大学又响应国家号召,恢复组建了新的日本研究所,以强化日本研究。这些年来,研究得越多,时间越长,就越感中日关系的复杂与微妙。过去的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日强中弱”的前提下研究日本。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两强并立”成为中日关系研究的前提。时至今日,这种“实力上相互接近、关系上彼此疏远”的状况,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日本研究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尽管学者怀抱“赤心事上,忧国如家”之责任,为中日困局寻求破解之良策,但深感“日本转向”所造成的战略危局之危险、中日战略和解之艰难。正因如此,日本研究所的新团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强化基础性、战略性的研究。《安倍政权与日本未来》一书就是“日本研究论丛”的开篇之作,今后还将陆续出版这样的著述,以飨读者。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相信日本研究所的新团队会不断推出新成果,为吉林大学的日本研究注入新元素。同时,更希望这一系列丛书对中国的日本研究发展有所裨益。
收藏0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