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05出版

清代捐纳与国家治理

电子书

38.4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7人在看
先晓推荐
本书以政治生态与制度实践为路径,聚焦清代捐纳与国家治理之复杂关系,深描捐纳作为朝廷的钱袋子、士绅晋升的新梯子和满汉势力对抗的新场子,在特定的政局中千变万化、波谲云诡的诸种图景,进而勾勒捐纳和科举等新场域中满汉双方“隐形对抗”的演变历程和内在逻辑,探析清代满汉对抗最终走向“制度性溶解”的内在理路和深层机制,总结清代国家治理中技术、制度和文化的多重经验。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8460-1总页码:368
字数: 389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以政治生态与制度实践为路径,聚焦清代捐纳与国家治理之复杂关系,深描捐纳作为朝廷的钱袋子、士绅晋升的新梯子和满汉势力对抗的新场子,在特定的政局中千变万化、波谲云诡的诸种图景,进而勾勒捐纳和科举等新场域中满汉双方“隐形对抗”的演变历程和内在逻辑,探析清代满汉对抗最终走向“制度性溶解”的内在理路和深层机制,总结清代国家治理中技术、制度和文化的多重经验。

展开

图书摘要
以清代捐纳为切入点、捐纳制度的内在变迁轨迹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为路径,深入检讨清代捐纳与国家治理的复杂关系,阐述不同历史阶段捐纳在国家治理及资源掌控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注重从资源置换与资本转化的视角分析教育、政治、经济不同领域之间的资本流动与社会大势转变,分析科举、捐纳与铨选不同制度之间的内在矛盾与互相协调,进而阐释满汉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复杂面相,呈现独特的清代政治文化和治理逻辑,为本书的核心主旨所在。


以政治史为统领,贯通制度史、社会史研究的视角,聚焦捐纳作为特定政治场域和社会空间的枢纽角色,关注捐纳为特定的资源交流平台,分析和阐述经济资本与政治资本、文化资本之间的转化机制与规律,是本书研究方法的重要努力方向。前贤们研究路径风格各异,颇有值得发展之处,如制度史研究视野中,许大龄关注制度结构变化;社会史视野下,伍跃强调捐纳与社会的互动;政治史视野下,陈宽强强调捐纳商品的政治属性;断代史研究视角下,杨启樵和刘凤云关注雍正朝与康熙朝捐纳事件;等等。本书选取从微观视角梳理捐纳制度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功能演变,重视引入“政治文化”等新视角,将捐纳置于广阔的社会变迁背景中加以剖析,讨论国家治理中制度互助、满汉文化冲突下满汉消长、不同资本的转化历史境遇与实际条件等关键性问题,阐述清代捐纳演变的深层历史和独特轨迹,进而揭示清代国家治理的独特逻辑。


具体来说,捐纳是联结清代国家治理中人才培养、社会流动、教育发展的特殊纽带。对于清朝政府这一有机体来说,捐纳就是一个解决内忧外患、救急救穷的免疫系统,是一个救急箱。它往往通过出售一定的象征资本,获取大量紧急资金的援助,从而实施自救,断尾求生。捐纳无疑是一个观察清代国家治理的极佳窗口,可以从中管窥传统国家的统治策略、治理逻辑,观察人才选拔的路径变迁、各种资本转化的核心规则等。


内容选择上,聚焦三个时期的捐纳研究,顺康雍时期,国家强调个体的捐输,捐纳为观察满汉官僚在政治机构中力量博弈的较佳窗口。乾嘉时期,国家越来越倚重捐纳制度,现例往往泛化为常例,捐纳成为观察国家处理危机的重要窗口。道光以降,国势衰微,捐纳制度日趋沦为国家应对内外困境的救命稻草,捐纳也不惜从捐职滥发到捐官,捐纳制度成为观察近代国家财政自我调整与现代化起步的重要窗口。


清代捐纳实质上是一场国家与民众的资本交易,广布全国各地,牵扯各个阶层,妇孺皆知。不过,捐纳往往涉及个人隐私,运作手段和路径极具隐蔽性。本书既注意私人日记、小说、文物等关系制度实行的民间历史文献,同时注意搜罗中央层级等关系制度制定、改变的史料,特别注重利用和发掘档案,如《灾赈档》等国家层面的军机处朱批档案,以及“巴县档案”“南部档案”等地方州县档案,坚持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捐纳制度的演变进行细致梳理,进而对清代捐纳与国家治理的复杂关系进行揭示,从中总结出传统社会中国家治理的经验。


关键词:清代 捐纳 人才选拔 满汉消长 国家治理

展开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