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09出版

跨越阶层差异:上海工人的组织与生存(1945~1949)

品牌: 启微
贺江枫
电子书

即将上架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3人在看
先晓推荐
抗战胜利后,上海工人面对生活日趋贫困化的现实及国民党严苛的劳工控制,为保障自身生存权,开始超越技术、性别、地域、新旧等内部差异,阶级意识再度觉醒,劳工群体呈现政治化倾向。国民政府控制劳工的政策非但难以达其初衷,反而因行政权力对工人日常生活以及劳资关系的全面介入,使得劳资矛盾越发转向工人与国民党政权的冲突,而中共则能够直面工人内部的各种差异,在组织动员工人的同时,成功实现对工人阶级意识的重塑。上海工人抗争政治的核心议题逐渐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主张趋于一致。中共领导上海工人走向革命胜利的过程,也是上海工人阶级意识重塑的历史过程。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28-1978-5总页码:372
字数: 355千字装帧:精装
内容简介
1945~1949年,上海劳资争议爆发的频率达到自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来的最高峰,劳资关系紧张。为应对危局,国民党政权转变工运策略,从压制工运转变为控制劳工,引导工运组织为其所用,垄断工运的领导权,注重将帮会组织纳入体制。但国民党政权内部并没能集中工人运动的力量,而是分为工人福利委员会、劳工协进社、三青团等多方势力。它们彼此互相争斗限制了国民党劳工组织的发展,为中共的城市革命提供了机遇。党争成为国民党难以逾越的障碍。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绪论/001
第一章困境与嬗变:上海工人日常生活与群体特质/025
一阶层差异及其超越/026
二日常生活的贫困化/035
三劳工群体的政治化/045
四帮会组织的社团化/053
第二章为生存呐喊:上海劳资争议的再度勃兴/064
一劳资争议的常态化与集中化/066
二抗争政治的多元面相与不平衡性/075
三为生存而斗争/087
第三章保障基本生存权:上海工人生活费指数制度/098
一劳工诉求与政府因应:生活费指数制度的形成/100
二权力的傲慢:生活费指数的冻结与重启/109
三秩序的崩溃:金圆券改革的破坏性影响/129
第四章劳资调和的悖论:上海劳资评断委员会/139
一上海劳资争议调解机构的分歧/140
二劳资评断委员会的设立与组织结构/147
三劳资评断委员会的职能:法案的制定与颁布/153
四劳资评断委员会的职能:调解劳资争议/162
第五章控制劳工:上海工人福利委员会/172
一组织结构与成员/179
二三重面相:工会、国民党与帮会/187
三军事化的秘密组织/197
四有限的改良主义/202
第六章争夺群众:派系纠葛与国民党工会组织的裂变/217
一中国劳工协进社的挑战/219
二三青团对工人运动的介入/233
三国民党派系纠葛之影响/248
第七章联合起来:上海工人的组织动员与阶级形塑/253
一稳健与积极/254
二工人群体的组织化/262
三斗争与合作/270
四控制与反控制/275
第八章在激进与谨慎之间:1948年申新九厂工潮/281
一经济诉求与党派之争/282
二动员与罢工/300
三暴力镇压的悲剧/308
四无声的反抗/317
结语/326
参考文献/345
后记/356
卷册系列共0个资源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张图片
包含0张图表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书讯】新书 | 《跨越阶层差异:上海工人的组织与生存(1945—1949)》
上海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县城,在短短数十年间崛起成为中国最大的都市,乃至远东有数的大都市,本身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互动性的集中展示。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25 浏览量:59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作者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先晓书院APP下载

下载APP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