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01出版

乡村土地制度与文化景观:以1690~1930年代的广惠交界地为例

电子书

20.7

有声书

暂无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不提供PDF文件

1人在看
先晓推荐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景观空间的保护成为当今中国乡村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揭示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本书选取中国小农经济末期(1690~1930年代)华南沿海广惠交界地传统客家聚居区为例展开分析。 本书研究主体分为“历史土地制度研究”和“土地制度的景观空间驱动机制之推演”两个阶段。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2)土地制度是乡村文化景观构成与演变的本质性驱动因素;(3)土地制度因借其人地关系影响力驱动文化景观的形态演变;(4)地域性的土地赋税制度固化南粤民人的宗族意识;(5)开放性的地权配置原则支持联合利益集团的良性运作。 本书揭示了小农经济末期土地制度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形态的驱动机制,探寻了乡村景观空间宏观结构动态过程的量化研究途径,并以结构性的思想模式解读了乡村文化景观的构造过程。
相关海报
详情
内容介绍 参考文献
图书详情
ISBN:978-7-5201-3991-5总页码:244
字数: 236千字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景观空间的保护成为当今中国乡村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揭示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本书选取中国小农经济末期(1690~1930年代)华南沿海广惠交界地传统客家聚居区为例展开分析,揭示了小农经济末期土地制度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形态的驱动机制,探寻了乡村景观空间宏观结构动态过程的量化研究途径,并以结构性的思想模式解读了乡村文化景观的构造过程。

展开

图书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景观空间的保护成为当今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较为紧迫的课题。在此需要阐明两个关键问题:第一,历史景观空间因何演变?即物质空间形态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动因是什么;第二,历史景观空间如何演变?即主导因素如何通过层级作用驱动景观空间的发展。只有基于对文化形态之深层动因的认知,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工作才能在现代语境里理性地继往开来。
为揭示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本书选取中国小农经济末期(1690~1930年代)华南沿海广惠交界地传统客家聚居区为例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选取主要鉴于该时空范围内文化景观发展过程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地域典型性。研究主体分为“历史土地制度研究”和“土地制度的景观空间驱动机制之推演”。首先,运用比较研究法、逻辑推理法分析地域性土地制度的架构特征,并论述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塑造作用。其次,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逐级解析制度导向下的人地关系性质和景观空间建构的量化原则,并结合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思想框架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有效模拟真实景观空间的演变过程,完成空间建构量化原则与现实景观样态演变过程的有效联结,进而较为完整地推演出土地制度的空间驱动机制逻辑链。最后,基于“制度—形态”分析框架,提出一种尊重乡村“自组织”构形逻辑的宏观空间引导策略。
本书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第二,土地制度是乡村文化景观构成与演变的本质性驱动因素;第三,土地制度因人地关系影响力驱动文化景观的形态演变;第四,地域性的土地赋税制度固化南粤民人的宗族意识;第五,开放性的地权配置原则支持联合利益集团的良性运作。
本书的创新点为:揭示小农经济末期土地制度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形态的驱动机制,探寻乡村景观空间宏观结构动态过程的量化研究途径,并以结构性的思维模式解读乡村文化景观的构造过程。
关键词:文化景观 土地制度 人地关系 驱动机制 空间过程模拟

展开

内容资源
目录 卷册 附属资源 图片 图表 音频 视频
卷册系列共1个资源
加载更多
包含0篇文章
包含0个音频
加载更多
包含0个视频
加载更多
动态 去广场
全部动态 在读 笔记 书单 讨论

给个评分吧

10分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布
手机扫码阅读
谁在看 换一换
相关知识库
卷册系列共0
全选
0本书,合计:¥0.00
请选择图书

    0:00
    播放速率
    • 1.0
    • 1.5
    • 2.0
    • 3.0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