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乡村文化的深度发掘及其景观空间的保护成为当今中国乡村发展的紧迫课题。为揭示文化景观空间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本书选取中国小农经济末期(1690~1930年代)华南沿海广惠交界地传统客家聚居区为例展开分析。
本书研究主体分为“历史土地制度研究”和“土地制度的景观空间驱动机制之推演”两个阶段。主要结论如下:(1)乡村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2)土地制度是乡村文化景观构成与演变的本质性驱动因素;(3)土地制度因借其人地关系影响力驱动文化景观的形态演变;(4)地域性的土地赋税制度固化南粤民人的宗族意识;(5)开放性的地权配置原则支持联合利益集团的良性运作。
本书揭示了小农经济末期土地制度对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形态的驱动机制,探寻了乡村景观空间宏观结构动态过程的量化研究途径,并以结构性的思想模式解读了乡村文化景观的构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