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详情

思想启蒙与社会改造 VIP

售价:¥70.8 ¥118
4人在读 |
0 评分
张洪萍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12 出版
ISBN:978-7-5228-2741-4

*温馨提示:此类商品为数字类产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支持下载打印

图书简介 目录 参考文献 音频 视频
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文化运动和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湖南第一师范借着思想解放的东风,成为教育改革的急先锋。在以易培基为代表的校长支持下,一批亲历五四运动或经受五四思想启蒙、勇于创新的青年教师,怀着教育救国的信念,抱着为国培才的决心,着眼于思想启蒙和社会改造,从制度、课程、教法、学生自治以及男女“同学”等方面对湖南第一师范的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造,以培养共和国家的新国民。湖南第一师范的教育改革及其成效,得到学界和社会的一致认同,上海《民国日报》称湖南第一师范“为湖南新教育的中心,足备全国教育界之研究”;章士钊也认为:“在湖南谈到新的学校,总要首推贵校”。在青年教师的思想启蒙和教育改造下,湖南第一师范成立了党支部(湖南省最早的三个党支部之一),培养了一批共产党员、教育精英和文化英杰。他们成为改造思想、改造教育和改造社会的生力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
[展开]
  • 引言 五四运动以后湖南第一师范的教育革新
    1. 一 早期沿革及历史境遇
    2. 二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教育
  • 第一章 思想启蒙:湖南第一师范教育改革的动力探源
    1.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及其在湖南的传播
    2. 第二节 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引介及实践
    3. 第三节 1920年的名人演讲
  • 第二章 聘用新教师:锐意创新的师资队伍建设
    1. 第一节 校长更替及其治校方略
    2. 第二节 教师构成及群体特征
  • 第三章 推行新学制:学年编制与训育管理的改革
    1. 第一节 关注天性与差异:由学年制改为学科制和选科制
    2. 第二节 养成健全人格:导师训育制的实施
  • 第四章 实施新课程:基于个性发展和思想启蒙的课程设置
    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后的课程变迁
    2. 第二节 五四运动以后的国文课程
  • 第五章 采用新教法:道尔顿制的实践探索
    1. 第一节 新教法的引进与道尔顿制实验
    2. 第二节 关注差异,促使自主:湖南第一师范道尔顿制的实施及效果
  • 第六章 养成新国民: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学生自治
    1. 第一节 湖南第一师范学生自治的背景考察
    2. 第二节 公民生活的学校实践:湖南第一师范学生自治的实施
    3. 第三节 学生自治的“治”与“无治”
  • 第七章 致力新追求:教育平权的探求与男女“同学”
    1. 第一节 近代女学的兴起与男女“同学”的争论
    2. 第二节 湖南第一师范男女“同学”的坎坷之路
  • 第八章 历史之镜:湖南第一师范教育革新的意义与启示
    1. 第一节 湖南第一师范教育革新的历史意义
    2. 第二节 湖南第一师范教育革新的当代启示
[1][1]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1918) [2][2] 《湖南省档案馆教育厅全宗档案(民国)》 [3][3] 《民国日报》 [4][4] 《大公报》(湖南) [5][5] 《时事新报》(上海) [6][6] 《新闻报》 [7][7] 《京报》 [8][8] 《民报》 [9][9] 《时报》 [10][10] 《光明日报》 [11][11] 《湖南通俗日报》 [12][12] 《新教育》 [13][13] 《教育潮》 [14][14] 《教育杂志》 [15][15] 《湖南教育杂志》 [16][16]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华书局,1959。 [17][17]吕芳文:《五四运动在湖南》,岳麓书社,1997。 [18][18]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乡村社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9][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 [20][2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 [21][21]斯诺等著,刘统编注《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三联书店,2011。 [22][22]方明:《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20。 [23][23]吴芳吉:《吴芳吉集》,巴蜀书社,1994。 [24][24]李少全:《匡互生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 [25][2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6][26]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7][27]梁启超:《梁启超论教育》,商务印书馆,2017。 [28][28]胡适:《胡适口述自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9][29]谢觉哉:《谢觉哉日记(上)》,人民出版社,1984。 [30][30]刘寿祺:《刘寿祺革命回忆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1][31]舒新城:《我和教育——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1893~1928)》,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32][32]郭廷以、张朋园等:《白瑜先生访问记录》,九州出版社,2012。 [33][33]陈启天:《寄园回忆录》,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 [34][34]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三联书店,2014。 [35][35]新蕾出版社编辑部:《作家的童年(1)》,新蕾出版社,1980。 [36][36]璩鑫圭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7][37]中央教科所:《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38][38]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神州国光社,1953。 [39][39]璩鑫圭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史料》,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0][40]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3辑)(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1][41]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2][42]李永春:《湖南新文化运动史料(1)》,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43][43]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 [44][44]魏宏运:《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45][45]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编《中共一大代表早期文稿选编(上)(1917.11~1923.7)》,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6][4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1(晚清 北洋 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47][4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48][4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岳阳市南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岳阳市南区文史(第1辑)》,内部资料,1992。 [4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宁乡县北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宁乡文史资料(第五辑)》,内部资料,1988。 [50][50]湖南文史研究馆:《平民教育家周方先生百周年诞辰纪念集》,湖南师范大学印刷,1993。 [51][51]腾纯等:《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52][52]本书编写组:《湖南第一师范校史(1903~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53][53]湖南省湘学研究院:《湘学研究(总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54][54]萧三:《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55][55]崔运武:《中华民族新教育的探行者舒新城》,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 [56][56]周洪宇:《陶行知研究在海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7][57]唐振南:《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58][58]江来登、孙光贵等:《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59][59]李龙茹等:《一代师表徐特立》,岳麓书社,1998。 [60][60]孙海林等:《毛泽东早期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61][61]张直心、王平:《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互动共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62][62]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3][63]熊明安、周洪宇:《中国近代教育实验史》,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4][64]胡适:《胡适散文经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9。 [65][65]樊骏:《五四与新文学的诞生》,《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66][66]钱理群:《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小学国文教育改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3期。 [67][67]许志行:《毛主席教我学语文的一点回忆》,《语文学习》1978年第3期。 [68][68]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华中师范大学,2009。 [69][69]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演讲会述论》,湘潭大学,2010。 [70][70]张小丽:《北高师教育专攻科的历史境遇》,《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 [71][71]吴冬梅、俞启定、于述胜:《何谓“新教育中国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 [72][72]喻春梅:《杜威、罗素来湘讲学及其影响——以长沙〈大公报〉为视角》,《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73][73]丁钢:《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 [74][74]于述胜:《学术与人生——解读舒新城和他的道尔顿制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第4期。 [75][75]钟晨音:《〈新教育〉成功传播近代西方教育原因之考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76][76]周晔:《〈新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77][77]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78][78]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79][79]高翔、张伟平:《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实验回顾与思考——以东南大学附中为例》,《教学研究》2010年第1期。 [80][80]陈友良:《从〈甲寅杂志〉看五四知识群体的衍化》,《三明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81][81]曾长秋:《新民学会中的湖南第一师范学人与湖南建党实践》,《嘉兴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82][82]晏远怀:《第一师范试行道尔顿制的报告》,《湖南教育杂志》1924年第1期。 [83][83]熊梦飞:《忆亡友匡互生》,《师大月刊》1933年第5期。 [84][84]蒋维乔:《湘省教育视察记》,《教育杂志》1916年第1期。 [85][85]匡互生:《中等学校的训育问题》,《教育杂志》1925年第8期。 [86][86]匡互生:《青年教育者的修养》,《教育杂志》1926年第8期。 [87][87]沈仲九:《国文科试行道尔顿制的说明》,《教育杂志》1922年第11期。
[展开]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相关卷册(共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