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情感政治:香港国家认同研究的新视域

摘要

认同问题一直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中聚焦的重点,情感政治是我们诊断把握回归后香港地区的国家认同问题,乃至意识形态冲突与认同危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新视域。情感往往走在政治的最前沿,情感的政治性,成为意识形态认同的不可或缺的资源;从抽象记忆到个体记忆的转变,是现代社会记忆发生的重要变化,背后折射的是真理或真相话语权的主体转变;刻板化思维,极易导致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立。香港国家认同问题呈现出明显的情感政治面相,从不断变化的社会情感中捕捉有价值的政治资源,日益成为关乎现代国家整合和建构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理路。

作者

林滨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所教授,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和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
郑丹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职博士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多米尼克·莫伊西:《情感地缘政治学》,姚芸竹译,新华出版社,2010。
  • 罗伯特·所罗门:《哲学的快乐》,陈高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邓晓芒:《灵之舞》,作家出版社,2016。
  • 马莎·L·科塔姆等:《政治心理学》,胡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马修·理查德:《僧侣与哲学家》,赖声川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王丽萍:《应对怨恨情绪——国家治理中的情绪管理》,《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4期。
  • 郭正林、李镇超:《当代世界的民粹主义:四种主要类型》,《人民论坛》2016年6月27日。
  • 刘亚秋:《记忆二重性和社会本体论》,《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1期。
  • S.A.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吕宁思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
  • 弗朗西斯·福山:《“后事实”世界的兴起》,《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2月13日。
  • 卢永欣、齐泽克:《穿透意识形态幻象》,《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年第8期。
  • 小拉什·多兹尔:《仇恨的本质》,王江译,新华出版社,2004。
  • 朱刚:《美国大选困境的哲学思考》,《南方周末》2017年2月4日。
  • 卡尔·施密特:《政治的概念》,刘宗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 郑宏泰、尹宝珊:《香港本土意识初探:身份认同的社经与政治视角》,《港澳研究》2014年第3期。
  • 刘迺强:《香江话民主》,法律出版社,2014。
  • 肖文明:《社会认同的历程:内地在港大学生生存状态个案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 吕大乐:《唔该,埋单!》,香港:闲人行有限公司,1997。
  • 吕大乐:《香港四代人》,香港:进一步多媒体有限公司,2007。
  • G.B.Endacott,Government and People in Hong Kong,1841-1962,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64.
  • 林洁珍、廖柏伟:《移民与香港经济》,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
  • 刘兆佳:《香港的独特民主路》,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
  • 何志平:《香港青年:问题与出路》,《港澳研究》2015年第1期。
  • 香港特别行政区:《2015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2016年10月。
  • 财政司司长办公室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2015年收入流动性研究资料文件》,2016年5月。
  • 香港集思会:《第五代香港人——“90后”的自白》,2013年第1期。
  • 王庚武:《香港史新编》(下册),香港三联书店,1997。
  • 王家英、尹宝珊:《香港市民身份认同的研究》,《二十一世纪》2007年第6期。
  • 尹宝珊、郑宏泰:《身份认同:对中国的“重新想象”》,赵永佳、叶仲茵、李铿:《躁动青春:香港新世代处境观察》,香港:中华书局,2016。

情感政治:香港国家认同研究的新视域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0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情感的政治性:意识形态认同的不可或缺的资源
  • 二 从抽象记忆到个体记忆: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转向
  • 三 刻板化思维与仇恨的本质:意识形态的冲突与对立
  • 四 现实观照:香港的国家认同问题呈现的情感政治面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