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居住流动性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

本研究采用“2016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描述居住流动性(客观居住流动性、主观居住流动性和未来流动意愿)和亲环境行为(日常环保行为和环保公民行为)的整体情况;其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和区域的调查对象在居住流动性与亲环境行为方面的差异;最后,考察居住流动性和亲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调查对象的居住流动性整体偏低,参与日常环保行为的意愿较高,但参与环保公民行为的意愿较低;居住流动性和亲环境行为在具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样本上存在差异;个体的主观居住流动性及客观居住流动性越高,参与日常环保行为的意愿越低;主观居住流动性越高,越愿意参与激进的环保公民行为,越不愿意参与温和的环保公民行为。

作者

陈咏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企业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冯仕政:《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 刘贤伟、吴建平:《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亲环境行为:环境关心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第6期。
  • 刘杨、李泽、林丹华:《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第6期。
  • 陆益龙:《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 洪大用:《环境关心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评估》,《社会》2006年第5期。
  • 胡伟、王芳、马丽霞、林丹华:《歧视知觉、逆境评价和流动人口心理适应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5期。
  • 武正华、陈岱云:《流动人口社会福利状况调查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人口研究》2009年第1期。
  • 周志家:《环境保护、群体压力还是利益波及厦门居民PX环境运动参与行为的动机分析》,《社会》2011年第1期。
  • 张庆鹏、康凯:《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亲环境行为探讨》,《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 转引自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 Diekmann,Andreas/Preisendo¨rfer,Peter,1992,“Perso¨nliches Umweltverhalten.Diskrepanzenzwischen Anspruch und Wirklichkeit”.In K¨olnerZeitschriftfürSoziologie und Sozialpsychologie,44.
  • Larson,Lincoln R.et al.“Understand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43(2015):112-124.
  • Magdol,L. “The People You Know:The Impact ofResidential Mobility on Mothers’ Social Network Ties.” Journal of Soci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7(2000):183-204.
  • Moyle,Penny,and K.Parkes. “The Effects of Transition Stress:A Relocation Stud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999):625–646.
  • Oishi,Shigehiro. “The Psychology of Residential Mobility Implications for the Self,Social 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5(2010):5-21.
  • Oishi,Shigehiro,et al.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Low-commitment Groups.” Archives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3(2015):54-61.
  • Oishi,Shigehiro,et al. “Residential Mobility Breeds Familiarity-See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2(2012):149-162.
  • Oishi,Shigehiro,et al. “The Socioecological Model of Procommunity Action:The Benefits of Residential St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2007):831-844.
  • Stern,Paul C. “New Environmental Theories:Toward A Coherent Theory of Environmentally Significant Behavior.”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2000):407-424.
  • Truelove,Heather Barnes,et 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illover of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9(2014):127-138.
  • Zhang,Yuling.et al. “Predicting Residents’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t Tourist Sites:The Role of Awareness of Disaster’s Consequences,Values,and Place Attach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40(2014):131-146.

居住流动性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研究方法
    1. (一)数据来源
    2. (二)调查工具
      1. 1.居住流动性
      2. 2.亲环境行为
    3. (三)数据处理
  • 三 研究结果
    1. (一)居住流动性的人口学特征
      1. 1.居住流动性的总体特征
      2. 2.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的居住流动性的特点
      3. 3.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对象的居住流动性的特点
      4. 4.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调查对象的居住流动性的特点
      5. 5.不同区域的调查对象的居住流动性的特点
    2. (二)亲环境行为的人口学特征
      1. 1.亲环境行为的总体特征
      2. 2.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的亲环境行为的特点
      3. 3.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对象的亲环境行为的特点
      4. 4.不同主观社会阶层的调查对象的亲环境行为的特点
      5. 5.不同区域的调查对象的亲环境行为的特点
    3. (三)居住流动性和亲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
      1. 1.居住流动性和日常环保行为的关系
      2. 2.居住流动性和温和的环保公民行为的关系
      3. 3.居住流动性和激进的环保公民行为的关系
  • 四 结论
    1. (一)居住流动性的基本特点
    2. (二)亲环境行为的基本特点
    3. (三)居住流动性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
  • 五 小结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