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香港市民如何表达诉求 社会运动的理论解读与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

摘要

本文首先从性质、原因、主体及目的四个不同角度解读社会运动。从其性质看,社会运动可以分为秩序性行动和非秩序性行动;从其原因看,社会运动的起因可分为结构性因素和非结构性因素;从其主体看,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可分为单一性来源和多样性来源;从其目的看,社会运动可分为制度改变型和政策改变型。本文其次探讨了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论文将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划分为回归前和回归后两大时期。在回归前,与港英政府在1980年之前实施的封闭性管治和之后实施的半封闭性管治相适应,香港社会运动从非秩序性转变为非秩序性兼具秩序性。在回归后,香港社会运动以2012年为标志分为此前的社会运动常态期和此后的社会运动非常态期。

作者

刘祖云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香港市民如何表达诉求 社会运动的理论解读与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6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社会运动的理论解读
    1. (一)秩序性行动还是非秩序性行动:社会运动的性质
    2. (二)结构性因素还是非结构性因素:社会运动的原因
    3. (三)单一性来源还是多样性来源:社会运动的主体
    4. (四)制度改变型还是政策改变型:社会运动的目的
  • 二 香港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
    1. (一)回归以前的香港社会运动
      1. 1.封闭管治时期的社会运动(1980年以前)
      2. 2.半封闭管治时期的社会运动(1980~1997年)
    2. (二)回归以来的香港社会运动
      1. 1.社会运动常态期(1997~2011年)
      2. 2.社会运动非常态期(2012年至今)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