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论“孝”的起源、演变及其当代转化

摘要

“孝”是中国文化的最显著特征。本文以“孝”的历史变迁为纵轴,以不同时代的社会结构为横轴,全面分析了“孝”的起源、演变及其当代转化。自殷商的祖宗崇拜产生“孝”为始,经周代为利于宗法统治而将祖先崇拜转化为人伦秩序,到孔子把“孝”与“敬”“养”“礼”结合起来,完成孝道的伦理转向。后经汉代“移孝作忠”的发展,“孝”的含义不断得到扩展,由调整自然亲情的伦理秩序转变为具有政治教化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功能的普遍道德。此后一直到清末民初其皆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和民间所认同。历史上发挥巨大作用的“孝”,在面对现代社会变迁的冲击之时,也不得不顺应时代变化而发生转化。本文认为孝道伦理应顺应时代变迁的要求,由原来适应家族主义的传统孝道转变为适应个人主义社会的现代孝道。

关键词

起源 演变 转化

作者

杨建海 ,博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韩广忠、肖群忠,2009,《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道德与文明》第3期。
  • 韩焕忠,2009,《佛教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焦国成、赵艳霞,2012,《“孝”的历史命运及其原始意蕴》,《齐鲁学刊》第1期。
  • 〔德〕卡尔·白舍客,2002,《基督宗教伦理学》(第二卷),静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
  • 刘金才,1994,《中日伦理价值取向比较——以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为中心》,《人文杂志》第1期。
  • 罗国杰,2003,《“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道德与文明》第3期。
  • 宋金兰,1994,《“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孝”字的文化阐释》,《青海社会科学》第3期。
  • 王文东,2014,《论世界性宗教在孝道观上的相通——以中国文化中的各大宗教孝论为例》,《湖北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
  • 王小虎,2014,《再论孝思想的起源和演变》,载舒大刚编《儒藏论坛》,四川大学出版社。
  • 韦政通,1969,《中国孝道思想的演变及其问题》,《现代学苑》(台湾)第6卷第5期。
  • 肖群忠,1998,《论孝之形而上意义》,《社科纵横》第2期。
  • 肖群忠,2001,《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
  • 肖群忠,2004,《〈中国孝文化研究〉介绍与摘要》,《伦理学研究》第4期。
  • 杨志刚,2012,《论〈唐律疏议〉对〈孝经〉的承嬗离合》,《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 叶光辉,2009,《华人孝道双元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第32期。
  • 张践,2000,《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哲学史》第3期。
  • 张秋梅,2007,《基督教的孝道观——兼比较其与中国儒家孝道观的异同》,《哲学与文化》(台湾)第4期。
  • 朱岚,2010,《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发展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论“孝”的起源、演变及其当代转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8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