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者

张自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城市碳中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两次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所参与编撰的《中国经济增长报告》分别获2014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2020年、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报告奖二等奖;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奖三等奖,2018年、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皮书奖二等奖;专著《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并被评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十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成果之一。
张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历任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主任、经济所所长助理、经济所副所长。现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和院长。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表彰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被中宣部认定为“四个一批”人才。主编“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宏观经济蓝皮书”,主笔《中国经济增长前沿》《中国经济增长前沿II》《中国经济增长前沿III》。作为第一执笔人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袁富华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宏观经济蓝皮书”联合主编,曾任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从事经济社会学、中国经济增长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动力、源泉与模式研究”和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速、转型风险与国家生产系统效率提升路径研究”,出版《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分析》《增长非连续、效率补偿与门槛跨越》等著作,关于“结构性减速”的观点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多篇论文获《新华文摘》等转载。
楠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 付敏杰、张平、袁富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
  •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 刘霞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中国经济增长——2015年宏观经济分析及思考》,《学术月刊》2016年第4期。
  • 刘霞辉:《深刻认识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求知》2016年第6期。
  • 刘霞辉、楠玉:《经济周期景气回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2月13日。
  • 刘霞辉:《中等收入阶段跨越之途:国际经验》,《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 陆明涛、袁富华、张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冲击与增长效率:国际比较的启示》,《世界经济》2016年第1期。
  • 楠玉、袁富华、张平:《论当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上海经济研究》2017年第3期。
  • 楠玉、刘霞辉:《中国区域增长动力差异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3期。
  • 孙波:《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述评》,《中国可持续发展》2003年第6期。
  • 袁富华、张平:《中国经济大转型:传统结构主义终结与经济结构服务业的组织取向》,《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
  • 袁富华、张平:《雁阵理论的再评价与拓展: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诠释》,《经济学动态》2017年第2期。
  • 袁富华、张平:《中国经济二次转型的理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4期。
  • 袁富华、张平、陆明涛:《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结构——兼论中国人力资本梯度升级问题》,《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
  • 袁富华:《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 袁富华、张平:《结构性减速过程中的储蓄耗散:假说与事实》,《天津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 袁富华、张平:《增长非连续的原因与创新路径的转换》,《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
  • 袁富华:《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与效率》,《云梦学刊》2018年第3期。
  • 袁富华:《稳中求进:风险防范与效率增进——兼论储蓄、投资、消费的再平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 张平、王宏淼主编《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张平:《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特征、理论解释和政策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15年第11期。
  • 张平:《“十三五”中国经济二次转型——2016年中国经济展望》,《现代经济探讨》2016年第1期。
  • 张平:《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及劳动价值创造与分享——理论、证据与政策》,《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 张平:《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发展的效率提升与供给侧改革》,《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第1期。
  • 张平:《实体与非实体经济均衡机制的逻辑与政策》,《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5期。
  • 张平、陈昌兵:《加快现代化建设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2期。
  •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2018年第1期。
  • 张自然:《区域差距、收敛与增长动力》,《金融评论》2017年第1期。
  •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 张自然:《考虑人力资本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经济学(季刊)》2010年第10期。
  • 张自然:《我国环境经济区域分化特征及改善战略研究》,研究报告,2018年3月。
  • 张自然、陆明涛:《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金融评论》2013年第1期。
  • 张自然、张平、刘霞辉:《中国城市化模式、演进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
  •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9年第10期。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经济研究》2013年第10期。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冲击与减速治理》,《经济研究》2014年第12期。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突破经济增长减速的新要素供给理论、体制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增长跨越:经济结构服务化、知识过程和效率模式重塑》,《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财税体制演进:事实、逻辑和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17年第11期。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科学出版社,2009。
  • Buera,F.J.,and J. P. Kaboski,“The Rise of the Service Econom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02(6).
  • Cargill,T.F.,and Takayuki Sakamoto,Japan since 1980,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 Dirks,D.,Jean-Francois Huchet,T.Ribault,Japanese Management in the Low Growth Era,Berlin:Springer Verlag,1999.
  • Dixon,R.,and Thirlwall,A.P.,“A Model of Regional Growth-Rate Differences on Kaldorian Lines”,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5,27(2).
  • ECLA,“Economic Survey of Latin America 1949”,New York,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ffairs,1951.
  • Fine,B.,and E. Leopold,“Consumerism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cial History,1990,15(1).
  • Furtado,C.,“Underdevelopment and Dependence:The Fundamental Connection”,University of Cambridge,Centre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1974.
  • Goodwin,N.R.,F.Ackerman,and D.Kiron,The Consumer Society,Washington,D.C.,Island Press,1997.
  • Herrendorf,B.,R.Rogerson,and Á. Valentinyi,“Growth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2014,2.
  • Hicks,J.R.,Capital and Growth,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 Kaldor,N.,“The Case for Regional Policies”,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0,17(3).
  • Kaldor,N.,“The Irrelevance of Equilibrium Economics”,The Economic Journal,1972,82(328).
  • Kaldor,N.,Economics without Equilibrium,UK:University College of Cardiff Press,1985.
  • Kay,C.,Latin American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and Underdevelopment,Routledge,1989.
  • Kriesler,P.,“Harcourt,Hicks and Lowe:Incompatible bedfellows?”,In C. Sardoni and P. Kriesler,eds.,Themes in Political Economy:Essays in Honour of Geoff Harcourt,London,Routledge,1999.
  • Krugman,P.,The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0.
  • Leal,J.,“Which Sectors Make Poor Countries so Unproductive?A Perspective from Inter-sectoral Linkages”,Banco de Mexico,February 15,2015.
  • Lincoln,Edward J.,Arthritic Japan:The Slow Pace of Economic Refor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1.
  • Ozawa,T.,Institutions,Industrial Upgrading,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Japan:The “Flying-Geese” Paradigm of Catch-up Growth,Northampton,Massachuset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5.
  • Petit,P.,Slow Growth and the Service Economy,Lodon:France Printer(Publishers)Ltd.,1986.
  • Setterfield M.,“History versus Equilibrium and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21(3).
  • Yuan Fuhua,Zhang Ping,Liu Xiahui and Nan Yu,“Crossing the Growth Threshold:Service-based Economy,Knowledge Process and Reshaping of Efficiency Model”,China Economist,2017,12(3).

参考文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