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蒋介石在台行馆之初探(1949~1975)

摘要

蒋介石长期身为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在全国各地拥有宾馆、官邸,成例已久。来台以后,承接日据时期总督府招待皇族的旧惯,原设各地的“招待所”就演成蒋在台普设“行馆”的现象。1990年代以后,一方面是岛内政治开放,行馆成为批判“特权”“独裁”的现成题材;另一方面,大陆游客来台,阳明山、慈湖、日月潭等处行馆,也成为观光的重点。本文试图透过档案,说明蒋介石在台26年,其间各阶段所设立具代表性的行馆群,以及背后的政治等层面之作用。盖自大陆时期,蒋介石即喜出外旅行,强调“宁静致远”之道;行馆多设于山明水秀之处,以便其筹思国家大政;而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往往也可为层峰决策带来缓冲,甚至是隐匿的余地;最后,基于“反攻”与保台的军事需要,行馆又多为统帅指挥的所在。这些都成为蒋在台行馆设立的各项考虑。

作者

李君山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蒋介石在台行馆之初探(1949~1975)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61 查看全文 >

论文目录

  • 一 前言
    1. (一)本文主旨与研究方法
    2. (二)本文研究上的问题
  • 二 宾馆建立与大本营位置
    1. (一)统帅指挥位置选定
    2. (二)蒋介石宾馆之设立
    3. (三)蒋介石辗转抵台
    4. (四)战时大本营之转移
  • 三 宾馆增设和“反攻大陆计划”
    1. (一)慈湖宾馆工程
    2. (二)角板山双宾馆
    3. (三)日月潭涵碧楼
    4. (四)头寮宾馆的扩建
  • 四 宾馆管理与结束转用
    1. (一)后慈湖疏散区开发
    2. (二)宾馆增建与管理
    3. (三)宾馆警卫与防空设施
    4. (四)时局变迁与宾馆转用
  • 五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