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行体乐府的分布应用及声乐、歌辞特征

摘要

行体乐府是在汉魏之世歌咏杂兴的背景下产生的诗歌形式,存在有散歌和入乐等不同形态。入乐歌诗因种类不同,乐器使用亦有不同。从其入短箫铙歌、相和歌诸调曲及清商曲看,有些行并无丝乐器使用;也有些入乐行体是使用鼓、角乐器的。从其产生时代及声辞、辞乐关系看,它与上古行钟应无关联。且有的行可称为曲,而并非所有行均为曲;有的行为艳,而并非所有行均为艳。从《宋书·乐志》所载十五大曲多出现“有艳无词”的状况看,并非所有艳歌定要由行来担当,因行体乐府须是声辞俱备的。古文献还表明,音乐上的“繁会复杂”与乐章之篇幅长短不能说不无关系,但它们间也并非一定是成正比的。不但大曲有艳,汉铙歌十八曲也有艳。大曲中前“艳”、后“趋”的现象,与特殊历史时期统治者的喜好,以及作为地方性乐舞的“荆艳”“吴趋”的兴盛有关。

作者

王福利 ,1965年生,江苏沛县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行体乐府的分布应用及声乐、歌辞特征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