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价值累加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集体行动研究

摘要

近年来,网络集体行动不断涌现,对其背后的行动逻辑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罗尔事件进行了案例研究,用问卷收集了网民参与罗尔事件的态度和行为数据,并用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分析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结果发现,(1)社会转型与互联网发展培育了网络集体行动发展的有利结构,(2)结构性紧张产生结构性不满,(3)认同感催生了救助和诚信的普遍信念,(4)焦点事件是网络集体行动的触发因素,(5)互联网可以进行集体行动的有效动员,(6)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社会控制机制不完善,控制能力较弱。在这六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网络集体行动得以最终产生并不断发酵。

作者

蔡前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师。
张兆宇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前,2009,《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集体行动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求是》第2期。
  • 邓希泉,2010,《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
  • 杜骏飞、魏娟,2010,《网络集群的政治社会学:本质,类型与效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 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等,2013,《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第6期。
  • 黄荣贵,2010,《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社会》第2期。
  • 乐国安、薛婷,2011,《网络集群行为的理论解释模型探索》,《南开学报》(哲学社会学版)第5期。
  • 李汉林、魏钦恭、张彦,2010,《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紧张》,《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杨江华,2015,《网络集体行动的舆论生成及其演化机制》,《青年研究》第6期。
  • 赵宬斐,2013,《“网络集群行为”与“价值累加”——一种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第8期。
  • 郑杭生,201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Decety,J. and Lamm,C. 2006. “Human Empathy 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Neuroscience.”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6:1146-1163.
  • Garrett,R.Kelly. 2006. “Protest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Social Movements and New ICTs.”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 9:202-224.
  • Lazarsfield,P. 1948. The People’s Choic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价值累加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集体行动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3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网络集体行动与价值累加理论
  • 二 罗尔事件回顾
    1. (一)导火线:女儿不幸得重病
    2. (二)高潮:罗尔“卖文救女”刷屏,打赏超百万元
    3. (三)质疑:罗尔的各类信息被公开
    4. (四)解释:当事人回应质疑及处理善款办法
    5. (五)平息:民政局介入事件
  • 三 价值累加理论下的罗尔事件分析
    1. (一)社会转型与互联网发展培育有利结构
    2. (二)结构性紧张产生结构性不满
    3. (三)认同感产生普遍信念
    4. (四)焦点事件是触发因素
    5. (五)互联网的有效动员
    6. (六)社会控制能力较弱
  • 四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