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社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中国科技社团发展历程为主轴,回顾1978~2017年发表的有关科技社团理论研究的文献,将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科技社团研究起步期、建构期、拓展期、深化期。借此梳理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的构建体系与发展轨迹,比较和总结以往的相关实践,为中国的科技社团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既有历史纵深又有现实针对性的背景与框架,以期促进科技社团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作者

杨书卷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瑞娜(2007):《科技社团非营利营销探析》,《学会》,(9)。
  • 陈建国(2015):《认知差异视角下的政府职能转移问题——基于政府官员和科技社团负责人的实证分析》,《理论探索》,(9)。
  • 丁忠言(1995):《建立新型产权制度大力发展社团经济》,《学会》,(1)。
  • 杜娟(1997):《提高学术交流活动质量开拓学会工作新局面》,《学会》,(12)。
  • 冯长根(2003):《当前学会改革尤需树立三个观念》,《科协论坛》,(6)。
  • 高潮(1994):《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现观念更新》,《科协论坛》,(7)。
  • 韩晋芳(2014):《历史深处有回声》,《学会》,(2)。
  • 郝甜莉(2017):《我国科技类社会团体内部治理机制现状》,《中国管理信息化》,(6)。
  • 胡祥明(1996):《省级学会的改革、发展与管理》,《科协论坛》,(5)。
  • 黄浩明等(2011):《中外学会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学会》,(7)。
  • 纪德尚等(2007):《自主创新战略与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决策咨询通讯》,(11)。
  • 贾丽(2001):《学会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2)。
  • 金伟(1989):《各国税制对科技社团征税的比较》,《学会》,(8)。
  • 李国杰(2010):《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建新型科技社团》,《社团管理研究》,(3)。
  • 林渤民(1980):《学会工作管理的特点和内容》,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恕(1994):《对当前地方性学术团体改革发展现状的几点认识》(工作报告)。
  • 卢景霆(1994):《科协系统经费解决途径探讨》,《科协论坛》,(11)。
  • 卢景霆(1997):《独具特色树立权威性扩大对社会的影响力-外国学会活动的特点》,《中华医学信息导报》,(7)。
  • 罗远信(1994):《体制转变时期科协及学会模式初探》,《学会》,(12)。
  • 潘建红(2017):《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科技社团服务》,《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 裴丽生(1981):《关于科学技术群众团体及其活动的初步探讨》(工作报告)。
  • 魄斌贤(2013):《科技社团推动全社会创新的作用与途径》,《今日科技》,(1)。
  • 沙踪(1996):《我国学会的改革任重道远》,《学会》,(2)。
  • 尚勇(2016):《在2016年地方科协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科协论坛》,(3)。
  • 邵新贵(2006):《从学会的功能看学会在促进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学会》,(9)。
  • 沈爱民(1995):《历史上的自然科学学会》,《学会》,(9)。
  • 沈爱民(2011):《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创新社会管理格局》,《学会》,(7)。
  • 沈爱民(2013):《发挥学会独特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科协论坛》,(9)。
  • 沈爱民(2015):《学会发展的春天》,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宋军(2015):《国外政府如何支持科技社团开展社会化服务》,《学习时报》,(10)。
  • 孙新平等(2011):《科技社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分析》,《学会》,(6)。
  • 王兵等(2009):《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生成机制研究》,《中国科技信息》,(1)。
  • 王春法(2006):《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科协论坛》,(11)。
  • 王齐生(1990):《近代中国学会的历史轨迹》,《学会》,(12)。
  • 王顺桐(1982):《正确认识学会的基本性质、特点和任务》(内部报告),北京: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 王维兴(1991):《学会应在为企业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学会》,(10)。
  • 王小清(1988):《论综合多学科学术交流活动的社会功能》(内部报告),长春:吉林省社科联。
  • 王兴成等(1994):《经济体制的转换与学会功能的调整》,《科协论坛》,(6)。
  • 吴伟文(1999):《全面认识国务院三个条例的重要意义》,《科协论坛》,(1)。
  • 郗永勤(2009):《学会秘书长职业标准研究》,《学会》,(1)。
  • 夏强(2014):《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科技社团党建工作》,《学会》,(6)。
  • 夏婷(2013):《论学会党组织增强服务会员能力的机制、形式、方法》,《学会》,(7)。
  • 肖兵(1995):《关于学会强化制度多链自锁办会模式的建议》,《学会》,(11)。
  • 肖兵(1996):《提高认识多方协调做好社团管理工作》,《科协论坛》,(12)。
  • 肖兵(2008a):《社团评价目标与现实状况的冲突和对策》,《学会》,(6)。
  • 肖兵(2008b):《从专职到职业化:科技社团制度创新的发展趋势》,《学会》,(1)。
  • 邢天寿(1985):《我国科学家与学会》,《学会》,(3)。
  • 邢天寿(1986):《论学会》,厦门:福建科技出版社。
  • 邢天寿(1988):《学会的自我认知》(内部报告),长春:吉林省社科联。
  • 邢天寿(2000):《学会——科学技术活动的重要阵地》(内部报告),北京:中国科协调研室。
  • 邢天寿(2000):《中国最早的科学学会》(内部报告),北京:中国科协调研室。
  • 徐渭(1997):《坚持一个方向保持两个特色实现三力并举》,《学会》,(4)。
  • 杨红梅(2012):《科技社团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模型及实现初探》,《科学学研究》,(5)。
  • 杨文志(2006):《现代科技社团概论》,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于欣荣(1991):《学会在决策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学会》,(10)。
  • 于欣荣(1994):《达尔文·物种起源·学会》,《学会》,(2)。
  • 于欣荣(1996):《论科协对学会的有效管理》,《科协论坛》,(4)。
  • 袁永江(1989):《浅谈学会的形成和进化》(内部报告),长春:吉林省社科联。
  • 袁正光(1989):《学会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摇篮》(内部报告),长春:吉林省社科联。
  • 张海军(2012):《“社会组织”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社团管理研究》,(12)。
  • 张良(2015):《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下科技学会能力模型构建研究》,《学会》,(11)。
  • 赵红(2015):《关于做好会员发展与会员服务工作的思考》,《科协论坛》,(11)。
  • 赵红洲(1994):《英国的无形学会》,《学会》,(10)。
  • 赵敏(2008):《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影响因素探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
  • 赵世营等(1992):《学会工作评价走向量化的有益实践中》,《学会》,(4)。
  • 郑颜(1998):《对科协所属学会面向新世纪几个问题》,《科协论坛》,(7)。
  • 周培源(1978):《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人民日报》,2月26日。
  • 朱光亚(1993):《中国科协四届三次全委会报告》。
  • 朱梅(2000):《中外学会体制及经营思想、经营方法的一点比较》(内部报告),北京:中国科协调研室。
  • 朱钰(2008):《建立科技社团公信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思考》,《统计与信息论坛》,(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社团理论研究发展文献综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6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第一阶段(1978~1990)科技社团研究起步期
    1. (一)科技社团的一般属性及其特性的探讨
    2. (二)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机制与职能
    3. (三)提出“学会学”的学科研究观点
    4. (四)评价:初步的基础认知
  • 二 第二阶段(1990~2000)科技社团研究建构期
    1. (一)科技社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角色转变
    2. (二)中国科技社团的生存与发展
    3. (三)科技社团的职责与社会功能调整
    4. (四)主管单位对科技社团的管理
    5. (五)中国科技社团的历史研究
    6. (六)国外科技社团的对比研究
    7. (七)评价:寻求专业性的突破
  • 三 第三阶段(2000~2012)科技社团研究拓展期
    1. (一)科技社团的非营利性组织特性
    2. (二)科技社团的体制改革与能力建设
    3. (三)发挥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4. (四)科技社团公信力的建立
    5. (五)评价:治理理念的出现
  • 四 第四阶段(2012~2017)科技社团研究深化期
    1. (一)科技社团应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二)加强党的领导
    3. (三)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4. (四)发展学会社会化服务职能
    5. (五)评价:科技社团深化改革
  • 五 结论
    1. (一)科技社团理论研究渐趋成熟
    2. (二)科技社团理论研究应与社会学术界研究形成合力
    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社团理论研究体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