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从“伦”到“差序格局”:关系性与等差性

关键词

作者

翟学伟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开放时代》、《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中国研究》等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社会与中国人心理及行为方面的理论建构,包括关系网络、家庭与家族、权力与权威、社会流动与信任、价值观、社会与组织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安乐哲,2017,《儒家角色伦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边燕杰、吴晓刚、李路路,2008,《社会分层与流动: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布劳,1991,《不平等与异质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费孝通,1985,《乡土中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冯凯,2014,《中国“社会”:一个扰人概念的历史》,载孙江、陈力卫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二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冯友兰,2007,《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赵复三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甘阳等,2016,《专题:儒学与社会主义》,《开放时代》第1期。
  • 潘光旦,1947,《说伦字》,《益世报·社会研究》第19期。
  • 潘光旦,2010a,《儒家的社会思想》,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潘光旦,2010b,《优生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钱穆,2004,《晚学盲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秋风,2013,《儒家式现代秩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瞿同祖,200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
  • 苏力,2017,《较真“差序格局”——费孝通为何放弃了这一概念?》,《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
  • 韦伯,马克斯,1997,《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许烺光,1990,《文化人类学新论》,台北:南天书局。
  • 阎云翔,2006,《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社会学研究》第4期。
  • 翟学伟,1996,《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问题:一项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期。
  • 翟学伟,2009,《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 Burt,R.S. 1992. 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Coffman,E. 1955. “On Face-work”,in Psychiatry,Vol.25.
  • Davis,J.A. & Mizuhi,M.S. 1999. “The Money Center Cannot Hold:Commercial Banks in the US System of Governanc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44:215-39.
  • Kapferer,B. 1972. Strategy and transaction in an African Factory,Manchester:University Press.
  • Skocpol,T. & Fiorina,M.P. 1999. Civic Engagement in American Democracy,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 Wasserman,S. & Faust,K. 1994. Social network Analysis:Methods and application,No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Watts,D.J. & Strogatz,S.H. 1998. “Collective dynamics of‘small-world’networks”,Nature,393(6684):440-442.

从“伦”到“差序格局”:关系性与等差性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