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民族识别:摸清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家底”

关键词

作者

王换芳 ,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包头师范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工会主席。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民族识别:摸清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家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0.5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酝酿与升华:民族识别的依据
    1. 一 酝酿:民族识别的缘起
      1. (一)党和国家开展民族工作的政治需要
      2. (二)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
    2. 二 破茧: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灵活运用
    3. 三 升华:民族识别的标准
      1. (一)民族特征
      2. (二)民族意愿
  • 第二节 复杂而艰巨:民族识别的历程
    1. 一 千头万绪:民族识别工作的复杂性
    2. 二 旷日持久: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的历程
      1.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54年
      2. (二)第二阶段:1954~1964年
  • 第三节 差别与多样: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的类型
    1. 一 甄别:属于汉族族属的识别
      1. (一)湖南“瓦乡人”“梧州瑶人”的族属问题
      2. (二)云南“蔗园人”的族属问题
      3. (三)贵州“穿青人”的识别问题
      4. (四)广西大新县“水族”的识别
      5. (五)疍民的识别
    2. 二 确认:属于单一少数民族的识别
      1. (一)畲族的识别
      2. (二)土家族的识别
      3. (三)达斡尔族的识别
      4. (四)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的识别
      5. (五)阿昌族的识别
    3. 三 合并:民族支系的认定与归并
      1. (一)云南省民族支系的归并工作
      2. (二)贵州省民族支系的归并工作
      3. (三)广西民族支系的归并工作
  • 第四节 民族与国家:民族识别的意义分析
    1. 一 传统与现代:有助于不同社会形态民族的现代转型
    2. 二 整合与认同:有利于将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纳入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3. 三 交往与交流:有益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