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演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创新空间

摘要

舆情应对是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舆情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舆情研究的阶段特征、基础理论以及舆情演化规律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知识体系,认为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对移动互联网舆情研究相对滞后、舆情主体行为及动机研究薄弱、舆情应对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研究严重缺失以及舆情应对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缺乏等方面,由此辨识了未来可能的创新空间。

作者

傅昌波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京师善财传承实验室首席专家,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在新闻媒体、地方政府及中央机关工作多年。长期致力于完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创新、商业向善、财富向善和战略慈善,促进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主持民政部部级课题“第三次分配功能作用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研究”,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等刊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慈善事业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迎接家族善财传承新时代》《畅通和规范多元参与途径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等重要文章,主持研发《中国家族慈善基金会发展报告》《中国亿元捐赠与战略慈善发展报告》《中国捐赠百杰榜(2016-2020)》《海外及台湾地区慈善信托税收政策研究》等。
刘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风险与应急管理。
杜静元
李放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 [2]吉小安,龙克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舆情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2,(1):87-91.
  • [3]高建会.百名师生社会舆情调查[J].青年研究,1995,(2):13-17.
  • [4]苏世杰.加大对俄远东的宣传力度 为提高对俄开放水平而造势——关于俄罗斯远东的舆情研究与思考[J].黑河学刊,1999,(2):34-38.
  • [5]任毓骏.美国大选舆情发生变化[N].人民日报,2000-09-25.
  • [6]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 [7]张克生.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J].理论与现代化,2004,(4):71-73.
  • [8]王来华,陈月生.舆情的主客体关系与突发性群体事件[J].社科纵横,2004,(4):22-24.
  • [9]Beck,U. Risk society: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Sage.1992.
  • [10]Covello,V.T. and J.Mumpow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Risk Analysis5,1985,(2):103-120.
  • [11]Keeney,R.L. and D.vonWinterfeldt. Improving Risk Communication[J]. Risk Analysis6,1986,(4):417-424.
  • [12]Kasperson,R.E.,et al.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A Conceptual Framework[J]. Risk Analysis8,1988,(2):177-187.
  • [13]Renn,O.,et al. The 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48,1992,(4):137-160.
  • [14]Zeitzoff,T. Using Social Media to Measure Conflict Dynamics[J].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55,2011,(6):938-969.
  • [15]单飞跃,高景芳.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12(6):26-33.
  • [16]刘勤兵.“社会燃烧理论”框架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
  • [17]王惠琴,李诗文.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治策略[J].理论导刊,2014,(5):34-36.
  • [18]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13-18.
  • [19]郑昌兴,苏新宁,刘喜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模型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阈[J].情报杂志,2015,34(4):71-75.
  • [20]方洁,龚立群,魏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微博舆情中的用户分类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1):18-22.
  • [21]任立肖,张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分析模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图书馆学研究,2014,(1):65-70.
  • [22]郑昌兴,苏新宁,刘喜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模型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阈[J].情报杂志,2015,34(4):71-75.
  • [23]易承志.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12):6-12.
  • [24]王宏伟.地方政府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257-259.
  • [25]谢科范,赵湜,陈刚,蔡文静.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原理及集群决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482-486.
  • [26]兰月新,曾润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与预警阶段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5):16-19.
  • [27]陈立富.医疗突发事件网络新闻的舆情传播特征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62-64.
  • [28]赵金楼,成俊会.基于SNA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传播网络结构分析——以“4·20四川雅安地震”为例[J].管理评论,2015,27(1):148-157.
  • [29]钱颖,张楠,赵来军,钟永光.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研究[J].情报学报,2012,31(12):1299-1304.
  • [30]姜珊珊,李欲晓,徐敬宏.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2):101-104.
  • [31]张玉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原因与导控策略——基于网络舆情主体心理的分析视阈[J].情报杂志,2012,31(4):54-57.
  • [32]李菁,马民,兰月新.网民心理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4,(11):48-52.
  • [33]柯健.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及对策机制探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0-13.
  • [34]李晔.信息传播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关系——以“邓玉娇事件”为例[J].新闻世界,2012,(4):92-93.
  • [35]张超.文本倾向性分析在舆情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 [36]洪亮,石立艳,李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主体回应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7,V35(1):133-138.
  • [37]陈艳霞.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和角色浅析[D].重庆大学,2011.
  • [38]雷宏振,丁婉娟.意见领袖的信息特征对受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情景模拟的行为实验[J].现代情报,2015,35(9):28-33.
  • [39]李立煊,曾润喜.网络舆情治理的主体参与满意度评估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106-109.
  • [40]周红福,贾璐,张婷婷,李剑.微博舆情分析中信息转发路径提取方法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6,(4):61-68.
  • [41]张义庭,谢威.基于熵理论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五力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12,31(11):19-22.
  • [42]刘冰.疫苗事件中风险放大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0-131.
  • [43]叶金珠,佘廉.网络突发事件蔓延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3):1-5.
  • [44]张一文,齐佳音,马君,方滨兴.网络舆情与非常规突发事件作用机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9):1-6.
  • [45]靳松,庄亚明.基于H7N9的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簇结构特性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12):12-17.
  • [46]余海林,庄亚明.具有无标度特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网络模型及仿真[J].情报科学,2015,33(11):90-94.
  • [47]李明德,李巨星,刘婵君,高如.网络舆情中泛政治化现象的动力机制与因应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6,35(4):47-54.
  • [48]刘春年,刘宇庆.网络论坛正能量信息传播探析——基于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视角[J].现代情报,2017,37(4):27-32.
  • [49]胡勇,张翀斌,王祯学,等.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意见领袖形成模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5(2):347-351.
  • [50]毕宏音.网民心理特征分析[J].社科纵横,2006,21(9):38-39.

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演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和创新空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研究的发展脉络
    1. (一)“非典”之前关于社会舆情的研究(1992~2003年)
    2. (二)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研究的起步阶段(2003~2010年)
    3. (三)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研究的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
  • 三 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研究的基础理论
    1. (一)风险社会理论
    2. (二)社会燃烧理论
    3.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4. (四)多元共治理论
  • 四 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演化规律研究
    1.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2. (二)网络舆情传播主体研究
    3. (三)网络舆情传播路径研究
    4. (四)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和机理
  • 五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创新空间
    1. (一)对新互联网时代社会舆情演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严重滞后
    2. (二)舆情主体行为及动机研究缺失
    3. (三)舆情应对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研究严重缺失
    4. (四)对提升整体舆情应对能力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十分匮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