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变迁中的中国家庭

关键词

作者

张海东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主要研究成果:《中国新社会阶层》(合著)、《新时代特大城市社会结构研究》(合著)。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2015,《单身社会》,沈开喜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 曹玲娟,2018,《上海户籍人口预期寿命83.37岁》,《人民日报》4月2日,第13版。
  • 陈皆明,2010,《中国养老模式:传统文化、家庭边界和代际关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费孝通,1983,《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费孝通,2013,《乡土中国》,中华书局。
  • 风笑天,2009,《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结构:全国五大城市的调查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第2期。
  • 古德,1986,《家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郭于华,2001,《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中国学术》第3卷第4期。
  • 郭于华,2017,《食物和家庭关系:餐桌上的代沟》,载景军编《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郭志刚,1995,《当代中国人口发展与家庭户的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郭志刚、邓国胜,1995,《婚姻市场理论研究——兼论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婚姻市场》,《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国家统计局,2016a,《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2016b,《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
  • 国家统计局,2016c,《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0_1346151.html。
  • 国家统计局,2018,《2017年我国“全面两孩”政策效果继续显现》,http://www. stats. gov.cn/tjsj/sjjd/201801/t20180120_1575796.html。
  • 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编,2015,《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国人口出版社。
  • 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编,2016,《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中国人口出版社。
  •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Retrieved from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209/t20120921_30330.html。
  • 果臻、李树茁、Marcus W.Feldman,2016,《中国男性婚姻挤压模式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3期。
  • 贺光烨、吴晓刚,2015,《市场化、经济发展与中国城市中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社会学研究》第1期。
  • 贺雪峰、郭俊霞,2012,《试论农村代际关系的四个维度》,《社会科学》第7期。
  • 金一虹,2009,《离散中的弥合——农村流动家庭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
  • 金一虹、杨笛,2015,《教育“拼妈”:“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南京社会科学》第2期。
  • 景军、张杰、吴学雅,2011,《中国城市老人自杀问题分析》,《人口研究》第3期。
  • 康岚,2009,《论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研究的代差视角》,《中国青年研究》第3期。
  • 李春玲,2016,《中国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文化纵横》第4期。
  • 李煜、徐安琪,2004,《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青年研究》第10期。
  • 梁秋生,2004,《“四二一”结构:一种特殊的社会、家庭和代际关系的混合体》,《人口学刊》第2期。
  • 刘爱玉、佟新,2014,《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刘爱玉、佟新、付伟,2015,《双薪家庭的家务性别分工:经济依赖、性别观念或情感表达》,《社会》第2期。
  • 刘桂莉,2005,《眼泪为什么往下流?——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倾斜问题探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6期。
  • 刘爽、商成果,2013,《北京城乡家庭孩子的养育模式及其特点》,《人口研究》第6期。
  • 刘瑞、黄悦勤、马超、尚莉莉、张婷婷、陈红光,2017,《2002~2015年我国自杀率变化趋势》,《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10期。
  • 罗敏,2018,《8旬老人育7子女却无人赡养 孙子替祖父母告状父亲》,《成都商报》4月28日。
  • 罗争光、王思兆,2016,《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摸排数量902万人,九成以上在中西部省份》,www.gov.cn/xinwen/2016-11/09/content-5130653.htm。
  • 马春华、石金群、李银河、王震宇、唐灿,2011,《中国城市家庭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社会学研究》第2期。
  • 马克·赫特尔,1987,《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宋践、李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 孟宪范,2008,《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米德,1987,《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周晓虹、周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
  • 民政部,2016,《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人口占总人口的16.1%》,人民网,7月1日。
  • 牛建林,2012,《农村地区外出务工潮对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
  • 潘跃,2018,《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逾2.4亿》,《人民日报》8月18日,第4版。
  • 潘允康,1986,《家庭社会学》,重庆出版社。
  • 彭希哲、胡湛,2015,《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
  • 齐亚强、牛建林,20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社会学研究》第1期。
  • 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妇运》第6期。
  • 《人民日报》,2018,《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逾2.4亿》,8月18日,第4版。
  •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2014,《无缘社会》,高培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沈晖,2017,《代际关系的再变动》,载周晓虹等编《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和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沈亦斐,2013,《个体家庭iFamily: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家庭与国家》,上海三联书店。
  • 宋健,2000,《“四二一”结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 宋健、黄菲,2011,《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互动——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人口研究》第3期。
  • 谭深,201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 唐灿,2010,《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社会学研究》第3期。
  • 陶希圣,1934,《婚姻与家庭》,商务印书馆。
  • 王跃生,2000,《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王跃生,2006,《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社会》第3期。
  • 王跃生,2007,《中国农村家庭的核心化分析》,《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
  • 王跃生,2009,《中国当代家庭结构变动分析:立足于社会变革时代的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跃生,2012,《城乡养老中的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以2010年七省区调查数据为基础》,《开放时代》第2期。
  • 王跃生,2013,《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
  • 王跃生,2014,《三代直系家庭最新变动分析——以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人口研究》第1期。
  • 吴帆、李建民,2010,《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代际关系》,《学海》第1期。
  • 吴帆、林川,2013,《欧洲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
  • 吴帆、杨伟伟,2011,《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人口研究》第6期。
  • 吴小英,2009,《市场化背景下性别话语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吴小英,2014,《主妇化的兴衰——来自个体化视角的阐释》,《南京社会科学》第2期。
  • 吴小英,2017,《流动性:一个理解家庭的新框架》,《探索与争鸣》第7期。
  • 肖索未,2014,《“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社会学研究》第6期。
  • 徐安琪,2001,《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以上海为例的实证分析》,《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
  • 徐安琪,2004,《夫妻权力模式与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研究》,《浙江学刊》第1期。
  • 徐安琪,2010,《家庭性别角色态度:刻板化倾向的经验分析》,《妇女研究论丛》第2期。
  • 阎云翔、龚小夏,2017,《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力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杨华、欧阳静,2013,《阶层分化、代际剥削与农村老年人自杀——对近年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分析》,《管理世界》第5期。
  • 杨善华,2006,《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杨善华,2011,《家庭与婚姻》,载李培林编《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善华、沈崇麟,2000,《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
  • 于潇、祝颖润、梅丽,2018,《中国男性婚姻挤压趋势研究》,《中国人口科学》第2期。
  • 於嘉,2014,《性别观念、现代化与女性的家务劳动时间》,《社会》第2期。
  • 张小军,2011,《宗族与家族》,载李培林编《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翼,1997,《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社会学研究》第6期。
  • 张翼,2013,《单身未婚:“剩女”和“剩男”问题分析报告——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甘肃社会科学》第4期。
  • 张翼,2014,《家庭结构变迁及其治理》,载李培林编《中国社会巨变和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http://www. china.com.cn/chinese/news/1134589.htm。
  • 周晓虹,1988,《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青年研究》第11期。
  • 周晓虹,2015,《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代际革命》,商务印书馆。
  • 周怡,1994,《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
  • 周怡,1995a,《传统与代沟——兼析“孝”、“中庸”在代际关系中的正负两面性》,《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 周怡,1995b,《代沟理论:跨越代际对立的尝试》,《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 朱迪、高文珺、朱妍桥,2018,《中国老年人互联网生活调查报告》,载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编《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oode,W.J. 1963. World Revolution and Family Patterns. Glencon,IL:The Free Press.
  • Parsons,T. 1943. “The Kinship System of the Contemporary Unites States.” American Anthropologist45(1),22-38.
  • Raymo,J.M.,Park,H.,Xie,Y.,& Yeung,W.J. 2015. “Marriage and Family in East Asia:Continuity and Change.” Review of Sociology41(1),471-492.
  • World Economic Forum. 2017. “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17”,https://www.weforum. org/reports/the-global-gender-gap-report-2017.
  • Yu,J.,& Xie,Y. 2015. “Changes in the Determinants of Marriage Entry in Post-Reform Urban China.” Demography52(6),1869-1892.
  • Zhang,Y.,Hannum,E.,& Wang,M. 2008. “Gender-Based Employment and Income Differences in Urban China:Consider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Marriage and Parenthood.” Social Forces86(4),1529-1560.

变迁中的中国家庭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4.0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转型社会中的家庭结构变迁
    1. 一 中国的家庭越来越“小”了?
    2. 二 核心化趋势下的多元家庭结构
    3. 三 家庭结构为什么变化?
      1. (一)社会经济梯级发展,人口流动影响家庭结构
      2. (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家庭观念和规范悄然改变
      3. (三)家庭生命周期
  • 第二节 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
    1. 一 变化的代际关系
      1. (一)父权制衰落,代际关系总体趋于平等化
      2. (二)代际重心下移,代际互惠不对等
      3. (三)“代沟”与“代差”并存,“文化反哺”改变代际关系
    2. 二 家庭生活中的两性平等
    3. 三 “中心”与边缘:家庭生活中的儿童
  • 第三节 老龄化、“独居时代”和家庭新风险
    1. 一 老龄化、养老困局和家庭风险
      1. (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和家庭变迁
      2. (二)老龄化时代的养老困局与风险
    2. 二 性别视角下的单身群体
      1.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与男性的婚姻挤压
      2. (二)“剩女”是一个问题吗?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