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一线项目社工的规制空间与行动边界

摘要

本文以S市L机构的三个项目实施过程为基本材料,尝试探讨在项目实施场域这样一种行动空间层面,在由诸种约束条件构成的初始结构的基础上,一线社工的项目实施逻辑。研究发现,项目实施体系内各方力量通过不同的形式对项目的实施产生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社工针对不同的力量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以达到不同的目标,而其最终目标在于维系项目的可持续运作,这正是项目社工的行动边界。项目实施体系内的各方力量共同塑造了项目社工的权力边界。无论是从行动角度还是权力角度来看,项目社工都存在一定的可控边界,这正是其活动空间。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中,政府的“控制”逻辑强于“改善”逻辑;二,由于政绩压力以及“对上负责”的逻辑,政府购买服务中出现了“政府的政绩导向与需求的被设计”现象;三,项目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存在合理性与悖论性共存的特征;四,面对政府的强势干预等规制空间,项目社工在有限的空间内策略性地寻求并强化自身的专业性的行动边界。

作者

范雅娜 (1984-),女,河北保定人,延安大学讲师,法学博士。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 2012. 权力的批判[M]. 童建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法]米歇尔·克罗齐耶,埃哈尔·费埃德伯格. 2007. 行动者与系统——集体行动的政治学[M]. 张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彼得·布劳. 2008.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 李国武,译.商务印书馆.
  • [美]戴维·斯沃茨. 2012. 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 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 1998 . 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 李康,李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美]R.A.达尔. 1968 . 权力,载于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第二卷)[M]. 纽约:柯利尔-麦克米兰公司.
  • 白平则. 2011. 如何认识我国的社会组织[J]. 政治学研究(2).
  • 曾永和. 2013. 当下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与制度重建[J]. 求是学刊(3).
  • 陈天祥,徐于琳. 2011. 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 陈友华,苗国,彭裕. 2012.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及其面临的体制性难题[J]. 思想战线(3).
  • 崔月琴. 2009. 转型期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契机及其限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
  • 邓宁华. 2011. “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3).
  • 费梅苹. 2006. 社会转型中政府与社团组织关系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3).
  • 顾昕,王旭. 2005. 从国家主义到法团主义——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家与行业团体关系的演变[J]. 社会学研究(2).
  • 何艳玲,周晓锋,张鹏举. 2009. 边缘草根组织的行动策略及其解释[J]. 公共管理学报(1).
  • 和经纬,黄培茹,黄慧. 2009. 在资源与制度之间:农民工草根NGO的生存策略——以珠三角农民工维权NGO为例[J]. 社会(6).
  • 胡薇. 2012.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理论逻辑与制度现实[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6).
  • 江华,张建民,周莹. 2011. 利益契合:转型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以行业组织政策参与为案例[J]. 社会学研究(3).
  • 景跃进. 1996.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中国社团—评〈社会中间层〉[J]. 中国书评(9).
  • 康晓光,韩恒. 2005.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J]. 社会学研究(6).
  • 康晓光,卢宪英,韩恒. 2008. 改革时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行政吸纳社会//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梁莹. 2013. 城市夹缝空间的绿色力量: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生长的社会政策逻辑[J]. 人文杂志(6).
  • 刘鹏. 2011. 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1).
  • 刘少杰. 2006. 国外社会学理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钱宁. 2011. 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特色[J]. 社会工作(1).
  • 沈原,孙五三. 2001. “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会团体的发育——以中国青基会及其对外交往活动为例[G]//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基金会发展研究委员. 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石国亮. 2011.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困境分析及启示——基于文化、资源与制度的视角[J]. 社会科学研究(5).
  • 唐文玉,马西恒. 2011. 去政治的自主性:民办社会组织的生存策略——以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为例[J]. 浙江社会科学(10).
  • 唐文玉. 2010. 行政吸纳服务——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诠释[J]. 公共管理学报(1).
  • 唐文玉. 2011. 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J]. 学习与实践(4).
  • 田丰韶. 2014. 风险社会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J]. 社会工作(2).
  • 王宏亮. 2013. “双重选择”背景下的社会工作发展策略[J]. 社会福利(3).
  • 王名,孙伟林. 2010.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J]. 中国非营利评论(4).
  • 王思斌,阮曾媛琪. 2009.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5).
  • 王思斌. 2011. 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2).
  • 王颖,折晓叶,孙炳耀. 1993 . 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文军. 2012.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出路[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1).
  • 文军. 2009.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十大挑战[J]. 社会科学(7).
  • 文青.2012.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趋势[N].中国社会报,[2012-12-26].
  • 吴月. 2013. 嵌入式控制:对社团行政化现象的一种阐释——基于A机构的个案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6).
  • 夏建中,张菊枝. 2014. 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 肖小霞. 2012. 社会组织发展:相关社会政策评析、约束与调整——社会政策视角的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
  • 严振书. 2010. 现阶段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促进思路[J]. 北京社会科学(1).
  • 杨伟民. 2012. 在“挖出来”与“再联结”之间:中国大陆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面[J]. 学海(2).
  • 殷妙仲. 2011. 专业、科学、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十年的三个迷思[J]. 社会科学(1).
  • 岳经纶,郭英慧. 2013. 社会服务购买中政府与NGO关系研究——福利多元主义视角[J]. 东岳论丛(7).
  • 张杰. 2014.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析论[J]. 广东社会科学(2).
  • 张紧跟,庄文嘉. 2008. 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J]. 社会学研究(2).
  • 张钟汝,范明林. 2010.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机制:对两个非政府组织的个案研究[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赵秀梅. 2004. 中国NGO对政府的策略:一个初步考察[J]. 开放时代(6).
  • 周春霞. 2010. 浅析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发展的新特点[J]. 社会主义研究(6).
  • 祝建兵、向良云. 2011. 社会组织行政化及其治理[J]. 长白学刊(3).
  • Giddens,Anthony. 1979. .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 Chan,A. 1993. Revolution or Corporatism? Workers and Trade Unions in Post-Mao China. . (29).
  • Chan,K. M. 2010. Commentary on Hsu:Graduated Control and NGO Response:Civil Society as Institutional Logic. ,6(3).
  • Spires,Anthony. 2011. Contingent Symbiosis and Civil Society 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 Understanding the Survival of China's Grassroots NGOs,,117(1).
  • Unger,J. 1996. Bridges:Private Business,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New Associations. . 147.
  • Wrong,D.H. 1968.Some Problems in Defining Social Power. ,Vol.73,No.6.
  • Whiting,S. H. 1991. The Politices of NGO Development in China. ,2(2).

一线项目社工的规制空间与行动边界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1.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一线社工社会工作服务的规制空间
    1.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问题
      1. 1.发展历程:政府选择的结果
      2. 2.特征与问题:双重制约下的嵌入性发展
    2. (二)传统:社会组织发展研究的两种取向
      1. 1.“行政吸纳”取向的社会组织发展
      2. 2.“组织行动”取向的社会组织发展
    3. (三)创新:权力与行动研究视角
      1. 1.行动的制约性与自主性:西方社会学行动理论的研究路径
      2. 2.主体性—关系性:社会学视角下权力理论的演进理路
      3. 3.从主体视角到关系视角:行动与权力边界的建构
  • 二、项目实施中一线社工的行动博弈
    1. (一)田野进入:L机构介绍及项目选取
      1. 1.L社工机构简介
      2. 2.项目的选取
    2. (二)新项目的实施与应对:JY城中村项目
      1. 1.项目实施体系的建立:各方力量的角色承担
      2. 2.行动者出场:项目组进驻社区
      3. 3.项目实施中的巧妙应对和接触
    3. (三)行政与专业的权衡:社区共融项目
      1. 1.该项目的实施体系
      2. 2.项目面临的内卷化困境及其应对
    4. (四)日间服务中心托管项目
      1. 1.项目实施体系的建立
      2. 2.终止合作风波:紧张关系下的积极争取与迎合
  • 三、项目社工行动边界的特殊逻辑
    1. (一)有限的空间:关系图与行动边界
    2. (二)解读:项目社工权力边界的形成
    3. (三)一线社工项目实施中的特殊逻辑
      1. 1.政府购买服务背后的逻辑:“控制”强于“改善”
      2. 2.政府的政绩导向与需求的被设计
      3. 3.项目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合理性与悖论性共存
      4. 4.策略性地寻求并强化自身的专业性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