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第三方评估组织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生成机制

摘要

作为协同治理和社会监督的重要平台,第三方评估组织既是落实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疏通政社合作桥梁的有效抓手,也是衡量公共服务实践绩效和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基于在S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评估领域的五年实践,笔者发现第三方评估组织在理念、目标、使命以及行动逻辑等方面与第三域治理不谋而合。然而,第三方评估组织在具体实践中却呈现多重偏离:纵向政策驱动逻辑下内卷多于增能、背书胜于承认、技术高于专业,横向组织自发逻辑下呈现生存、工具以及专业异化等导向,使得第三方评估组织进一步沦为政府的“治理工具”而难以体现独立、公正、客观的第三方属性,这与第三方评估组织本身所面临的结构性限制、合法性限度、专业性式微、社会承认度低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此,重新明晰评估组织定位、保障合法性基础、提升专业化水准、增强社会认同与参与应成为第三方评估组织有效发展的破解之道。

作者

高丽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
徐选国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区社会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锦棠等,2008,《香港社会服务评估与审核》,北京大学出版社。
  • 邓国胜,2007,《民间组织评估体系: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 段红梅,2009,《我国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的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47~51页。
  • 高丙中,2000,《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第100~109页。
  • 高丽、徐永祥,2016,《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多重特征及其生成机制分析——以社会治理创新为视角》,《社会工作》第1期,第66~74页。
  • 黄宗智,2003,《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程农译,载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莱斯特·萨拉蒙,1998a,《第三域的兴起》,于海译,《社会》第2期,第14~15页。
  • 莱斯特·萨拉蒙,1998b,《非营利领域及其存在的原因》,载李亚平等编选《第三域的兴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李丹萍、张玲,2014,《境外非政府组织评估:功能、定位与评估体系》,《行政论坛》第4期,第85~89页。
  • 李勇,2010,《非政府组织问责研究》,载王名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罗敏闻、刘玉照,2015,《社会组织发展与国家权力的运作——基于上海市XJY的实证研究》,《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期,第35~48页。
  • 玛丽·兰金,2003,《中国公共领域观察》,武英译,载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潘旦、向德彩,2013,《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建设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16~22页。
  • 石国亮,2012,《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塑过程中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9期,第64~70页。
  • 陶传进、朱卫国,2018,《专业权力的逻辑及其应用问题》,载王名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托克维尔,2013,《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 王名,2019,《评估改变社会:谈谈我对社会组织评估的几点认识》,《中国社会组织》第1期,第54~55页。
  • 肖小霞、张兴杰,2012,《社工机构的生成路径与运作困境分析》,《江海学刊》第5期,第117~123页。
  • 谢岳,2000,《“第三域”的兴起与“政府空心化”》,《学术研究》第4期,第60~64页。
  • 徐家良、许源,2015,《合法性理论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绩效评估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第187~195页。
  • 徐家良、赵挺,201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第26~30页。
  • 徐双敏,2011,《政府绩效管理中的“第三方评估”模式及其完善》,《中国行政管理》第1期,第28~32页。
  • 徐双敏,2012,《“第三方”评估政府绩效的制度环境分析》,《学习与实践》第8期,第72~79页。
  • 徐选国,2017,《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第三方评估的“内卷化”困境及其治理》,《中国社会工作》第2期。
  • 徐选国、黄颖,2017,《政社分开与团结: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第三方评估的风险及其治理——基于S市的评估实践》,《社会工作与管理》第2期,第70~77页。
  • 徐永祥、潘旦,2014,《国际视野下第三方参与慈善组织评估的机制研究》,《江西社会科学》第8期,第205~209页。
  • 严俊、孟扬,2018,《道德化市场中的社会组织:市场区隔与“价值-利益”双目标行为》,《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期,第125~150页。
  • 赵环、徐选国、杨君,2015,《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第三方评估:社会动因、经验反思与路径选择》,《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0期,第147~154页。
  • 赵环、严骏夫、徐选国,2014,《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逻辑起点与第三方评估机制创新》,《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第1~6页。
  • Chelimsky,E.1997.“The Coming Transformations in Evaluation.”in E.Chelimsky and W.R.Shadish(eds.), 21 .A Handbook.Thousand Oasks,CA:Sage,1-26.
  • Rossi,P.H.,Freeman,H.E.,and Lipsey,M.W.2002.(),CA:Sage,参见彼得·罗希等《项目评估:方法与技术》(第六版),邱泽奇等译,华夏出版社。

第三方评估组织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生成机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5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理论基础:第三域治理的再阐释
    1. (一)从独立到交叠:第三域治理的中国阐释
    2. (二)双轨并行:第三域治理下评估组织的双重逻辑
  • 三 被动式增长:纵向政策驱动下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发展逻辑
    1. (一)增能或者内卷:作为专业系统的双重面向
    2. (二)承认或者背书:作为实践合法性的两重维度
    3. (三)专业或者技术:作为治理工具的二维取向
  • 四 主动式发展:横向组织自发催生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行动
    1. (一)生存导向:组织成长的新空间
    2. (二)工具理性:追逐利益的新方式
    3. (三)专业导向:优势发挥的新领域
  • 五 何以发生:第三域治理下评估组织发展偏差的生成机制分析
    1. (一)结构性限制:第三方评估主体的功能定位模糊
    2. (二)合法性限度:第三方评估发展的制度保障缺失
    3. (三)专业性式微:评估能力的内在权威失效
    4. (四)社会承认度低:公众认同的文化基础薄弱
  • 六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