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日中两国决策机制的变化与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摘要

从满洲事变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期间日中两国的决策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就中国方面而言,在国民党一党统治(以党治国)的体制之下,1931年之前作为反蒋运动理论支柱的汪精卫(汪兆铭)与蒋介石妥协,双方建立“合作”关系。汪、蒋二人还遏制了另一位反蒋运动领导人物胡汉民的行动,中央政府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在这一时期,行政院长汪精卫兼任外交部长,与外交部副部长唐有壬一同开展了灵活的对日外交。这与以打击共产党军队和势力为首要目标的蒋介石的政策是一致的。1935年11月,汪精卫遇刺身负重伤后,蒋介石在担任其本来职务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同时兼任行政院长,掌握了行政主导权。蒋介石任命张群担任外交部长,使外交也强烈地带有了蒋介石意志的烙印。

关键词

作者

〔日〕光田刚 光田刚 成蹊大学教授。1965年生。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2002年获博士学位。曾任立教大学法学部助手等职。主要著作有《中国国民政府时期的华北政治(1928~1937)》(御茶水书房,2007)、《现代中国入门》(编著,筑摩书房,2017)等。
刘星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系主任。1970年生。名古屋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日美关系、战后日本外交、东亚地区安全等。主要译作包括《思想者的足迹:池明观》(堀真清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日本国际政治学》(一、三、四卷,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日中两国决策机制的变化与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9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