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格局变化及启示

摘要

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大而不能倒”问题,自2011年起,金融稳定委员会开始推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并对上榜银行提出了更审慎的监管要求。从已公布的9期名单看,G-SIBs成员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洲G-SIBs数量不断下降,而来自中国和加拿大的G-SIBs数量不断增多。为降低监管成本,多数G-SIBs采取了去同业、去复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托管、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与整体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资G-SIBs系统重要性得分持续快速上升,由此产生的监管成本值得高度关注。由于系统重要性不断上升,中资G-SIBs在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方面的监管压力较大。建议中资G-SIBs客观评估被纳入G-SIBs的监管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业务发展和监管成本的平衡。

作者

熊启跃 ,金融学博士,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银行经营管理与银行监管。
张文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银行经营管理与银行监管。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格局变化及启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0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