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流动的意义:抗战时期“太虚-佛教访问团”事件分疏

摘要

1939年,中缅的大陆交通线受到日军宣传的影响,存在中断的危险。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及社会部、蒋介石第三侍从室等均独立获得了情报,也在筹备应对策略。与此同时,国内的“国民外交委员会”或“国际反侵略协会中国分会”,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此背景下,由太虚、谢健等所主导的中国佛学会,分别向中宣部(具体时间未知)、中执委社会部(1939年4月5日)等提出了“佛教访问团”计划。中宣部与中执委对此提议均有所考虑,也同时在独立策划。中宣部开始筹备的时间不详,但其与行政院在8月22日核准“佛教访问团”;社会部则于6月16日经由陈立夫提议和21日由朱家骅拣选而正式开始筹备,9月11日才完全核准了访问团的组织规模和方式。最后,1939年9月中,中宣部计划与中执委预案合流:以太虚法师为团长,组成“中国佛教访问团”,于1939年10月至1940年5月,在重庆接受任务,后从昆明出发,访问了缅甸、印度等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佛教访问团”成行做出贡献的,除了“太虚僧团”之外,还有谢健、王礼锡、沙国珍、杨琪、李中囊、李翼中等人士;而部委各种力量的介入、任务的变化、形势的跃迁,也导致了“流动的意义”,它们才是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

作者

赖岳山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流动的意义:抗战时期“太虚-佛教访问团”事件分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8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佛教访问团”的酝酿、提出与立案:1939年
    1. 1.谢健提出
    2. 2.王礼锡与苇舫
    3. 3.有司商议
    4. 4.6月16日前后“中执委”介入:因蒋介石关切,所以陈立夫、朱家骅执行
  • 二 烦琐的筹备工作:独立主办或并案合流
    1. 1.中执委秘书处与中执委社会部的初步筹划
    2. 2.中执委知晓了中宣部同时在独立组织“佛教访问团”
    3. 3.中执委的顾虑、继续筹备以及核准
      1. 4.中执委社会部的选贤任能与困难
    4. 5.中宣部已经独立筹备就绪,中执委仍旧希望合流
  • 三 中执委与中宣部的分治与合流
    1. 1.中执委与中宣部共同探讨“佛教访问团”的性质、工作方式及合并可能性
    2. 2.太虚的建议,以及中执委与中宣部的最终协调
  • 四 “佛教访问团”出发前的会议:中执委与中宣部对太虚的“面加指示”
  • 五 结语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