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下的农民权利逻辑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成绩斐然,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东北N县H经济开发区成立,S村处在开发区规划的工业区腹地,土地征收工作(以下简称“征地”)陆续展开。伴随农业赋税逐渐减轻、乡镇企业式微、征地价格逐年上涨,土地越来越值钱;加之2006年农业税完全取消,各种惠农的直补、补贴等政策,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土地的价值。在发展主义逻辑下H经济开发区开始大规模征地,这与以地为宝的村民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博弈,形成了持续的冲突。从“结构-行动”视角来看,征地持续冲突源于权利维护动力、结构制度限制与话语建构争夺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展,核心关键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政府与农民双向的“国家的解释框架”是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权利不同于西方土地私有逻辑,所以解决的途径可以表现为确立征地补偿价格的合法性、建立有效土地管理的监督和处理机制、逐步推行土地产权明晰化等三个方面。

作者

冯耀云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本文摘编自冯耀云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原文在吉林大学邴正教授指导下完成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文由上海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刘娜娜、吴宁宁协助完成摘要,并顺利通过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评论》编委会审定,在此一并鸣谢!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法]阿兰·图海纳.2008.行动者的归来[M].北京:商务印书馆.
  • [法]埃米尔·涂尔干.2004.社会分工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2003.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德]马克斯·韦伯.2010.马克斯·韦伯社会学文集[M].人民出版社.
  • [美]塞缪尔·亨廷顿.2008.变迁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卜长莉等.2009.社区冲突与社区建设——东北城市社区矛盾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陈映芳.2012.城市中国的逻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邓小平文选第3卷[M].1993.北京:人民出版社.
  • 董海军.2008.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J].社会(4).
  • 段坤君,段建南.2008.征地补偿争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新远见(12).
  • 冯耀云.2012a.斯科特抗争理论国内研究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11).
  • 郭亮.2012.土地征收中的利益主体及其权利配置——对当前征地冲突的法社会学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5).
  • 贺雪峰.2009.回到土地是农民最基础的人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
  • 胡文生.1996.权力-权利-权益三者有何区别[J].邮政研究(6).
  • 李长健,邵江婷.2011.基于农民权益保护的倾斜性土地权利配置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
  • 李德满.2009.十年来中国抗争运动研究述评[J].社会(6).
  • 李连江,欧博文.1997.当代中国农民的依法抗争.载于吴国光主编.九七效应[M].香港:太平洋世纪研究所.
  • 李燕,武传鹏.2012.失地农民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一个解释框架——以刘能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理论为基础[J].理论导刊(3).
  • 刘能.2007.中国乡村社区集体行动的一个理论模型:以抗交村提留款的集体行动为例[J].学海(5).
  • 刘威.2012.对抗边界的生产:春城名苑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
  • 刘伟伟.2005.农民集体上访中的“选择性激励”[J].世纪中国(4).
  • 刘小京.2001.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民与国家的关系研究[R].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研究报告.
  • 罗平汉.2006.农村人民公社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 闵春芳,朱明菊.2007.关于失地农民的法社会学思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1).
  • 秦晖.2002.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保障[J].探索与争鸣(7).
  • 容志,陈奇星.2011.“稳定政治”:中国维稳困境的政治学思考[J].政治学研究(5).
  • 孙立平.2008.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开放时代(2).
  • 王金红,黄振辉.2012.社会抗争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视角述评[J].学术研究(2).
  • 王丽.2007.征地补偿制度问题及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J].农业经济(6).
  • 肖光辉.2008.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述略[J].法治论从(7).
  • 谢艳.2012.征地纠纷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34).
  • 邢朝国.2009.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J].学习与实践(1).
  • 徐昕.2006.为权力而自杀——转型期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载张曙光执行主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六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叶芳.2010.土地发展权在我国私权体系中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5).
  • 应星.2001.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于建嵘.2004.当代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社会学研究.
  • 俞志元.2012.集体性抗争行动结果的影响因素——一项基于三个集体性抗争行动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3).
  • 张静.2003.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1).
  • 赵德余.2009.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与国家的关系互动[J].社会学研究(2).
  • 赵鼎新.2005.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1).
  • 赵树凯.2003.乡村治理:组织与冲突[J].河北学刊(6).
  • 折晓叶.2008.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J].社会学研究(3).
  • 周飞舟.2007.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J].社会学研究(1).
  • 朱晓阳.2008.黑地·病地·失地——滇池小村的地志与斯科特进路的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 朱晓阳.2011b.小村故事:地志与家园(2003~2009)[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Goldstone,J..1991..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Li Lianjiang,O'Brien K..2008.Protest Leadership in Rural China..No.193,pp. 1-23.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下的农民权利逻辑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1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征地过程中的“结构-制度”文本
    1. (一)原因及内容研究
    2. (二)实践及策略研究
  • 二、征地中的博弈与转型
    1. (一)村庄“土地”的“身价”变迁
      1. 1.S村地志与所属H镇土地制度变革
      2. 2.S村土地征用情况
    2. (二)征地引发的冲突与维稳
      1. 1.矛盾形成
      2. 2.“剪彩”现场
      3. 3.诉求表达历程
      4. 4.复耕之困与博弈之难
  • 三、冲突持续性的“结构-话语”框架
    1. (一)冲突持续性的农民权利逻辑
      1. 1.社会变迁与征地冲突的发展
      2. 2.结构限制与征地冲突的持续
      3. 3.话语争夺与征地冲突的转向
    2. (二)“结构-话语”框架的双向国家解释
      1. 1.“权利”需要嵌入“社会”
      2. 2.权利配置改革三步走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