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国家财政转型视野下孙中山、梁启超公债思想比较研究

摘要

晚清民初在国家财政剧烈变动与转型的背景下,孙中山、梁启超源于不同的身份和理论创见对西方公债知识与理论做出了较为深入的学理探讨与实践,形成了各富本土特色的公债学理认知与实践。孙中山少有关于公债学理的专文阐述。他力主筹借公债完成大规模实业建设以实现国家富强。相比较而言,梁启超长期行走于政学两界,更侧重结合清末政府举债进行辩证的学理分析与批判。两人都注重将西方发展较为成熟的财政学理与中国财政实情相联系进行辩证思考,结合中国财政实情强调在收支平衡状态下有限度、有计划地进行生产性举债。孙中山、梁启超站在更为开阔的世界视野之下,主张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举债引进外资、利用外债发展国内生产与建设。两人均主张通过现代财政国家制度的运转保证举债的财政信用。在近代中国财政向现代转型的理念下,两人主张举借公债要维护国家主权,同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举债信用担保。通过对两人国家公债思想的比较,有助于进一步从财政思想史角度加深对近代中国财政现代转型的深入思考。

作者

刘杰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国家财政转型视野下孙中山、梁启超公债思想比较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7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