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实际应用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编著《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科学出版社,2009。
  • 曹亮、曾金玲、陈勇兵:《CAFTA框架下的贸易流量和结构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4期,第76~84页。
  •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中国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342~346页。
  • 陈锡进:《“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战略调整——基于国际分工体系重塑视角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6期,第62~67页。
  • 程国强、刘合光:《多哈农业谈判:取消出口补贴的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第61~84页。
  •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中国科学:D辑》2009年第8期,第1009~1027页。
  • 高静:《美洲自由贸易区对东亚经济的影响》,《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1期,第32~37页。
  •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10。
  • 韩一杰、刘秀丽:《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增量成本测算》,《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第100~105页。
  • 何建武、李善同:《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管理评论》2010年第6期,第9~16页。
  • 黄季焜、李宁辉:《中国农业政策分析预测模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第30~41页。
  • 黄季焜、徐志刚、李宁辉、Scott Rozelle:《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农业、贫困和公平》,《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7期,第9~15页。
  • 黄季焜、杨军:《全球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第1期,第1~10页。
  • 黄鹏、金柳燕:《基于GTAP模型对多哈回合非农产品关税减让可能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0年第1期,第12~18页。
  • 姜克隽:《中国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中外能源》2009年第6期,第21~26页。
  • 姜克隽、胡秀莲、刘强:《2050低碳经济情景预测》,《环境保护》2009年第24期,第28~30页。
  • 雷达:《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第8期,第4~10页。
  • 李丽、陈迅、邵兵家:《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a年第8期,第30~36页。
  • 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8c年第3期,第49~54页。
  • 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b年第2期,第22~28页。
  • 李娜、石敏俊、袁永娜:《低碳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进的影响—基于动态多区域CGE模型的模拟分析》,《地理学报》2010年第12期,第1569~1580页。
  • 李众敏、唐忠:《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第3期,第10~15页。
  • 李众敏、吴凌燕:《多哈回合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的初步评估》,《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编《全球环境展望4:旨在发展的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 林海:《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农业收入和贫困》,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2007。
  • 刘宇:《食糖市场干预和多哈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2008。
  • 潘宏胜、林艳红:《加强国际汇率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平衡发展》,《中国货币市场》2009年第6期,第8~17页。
  •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2期,第10~15页。
  • 阮建平:《经济与安全再平衡下的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1期,第60~67页。
  • 宋国友:《全球经济平衡增长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期,第1~7页。
  • 宋玉华:《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再平衡及其挑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5期,第73~80页。
  • 孙治宇:《世界经济再平衡和美国套利》,《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第9~15页。
  • 谈茜:《双边FTA谈判的策略选择模型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第12期,第72~78页。
  •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12期,第34~38页。
  • 王飞:《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自由贸易的GTAP模型分析》,商务部贸研院《上海合作组织自由区可行性研究》,2008。
  • 王英凯:《全球经济再平衡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挑战》,《国际经济观察》2010年第9期,第97~99页。
  • 魏巍、魏超:《中韩FTA的预期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分析》,《山东经济》2009年第5期,第127~130页。
  • 吴凌燕、李众敏:《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的影响研究》,《财贸研究》2007年第6期,第67~72页。
  • 夏先良:《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与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国经贸》2010年第7期,第11~20页。
  • 杨军:《转基因水稻生产对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2005。
  • 杨军、黄季焜、仇焕广:《建立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1期,第65~70页。
  • 杨欣、武拉平:《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的潜在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7期,第12~18页。
  • 余永定:《美国经济再平衡与贸易保护主义》,《今日财富》(金融版)2009年第11期,第64~68页。
  • 岳超、王少鹏、朱江玲:《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517~524页。
  • 张海森、杨军:《美国取消棉花补贴对世界及我国棉业经济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期,第75~78页。
  • 张海森、杨军:《自由贸易区对我国棉花产业的总体影响——基于GTAP的一般均衡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0期,第73~78页。
  • 周曙东、胡冰川、吴强、崔奇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区域农产品贸易的动态影响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10期,第14~21页。
  • 周伟、米红:《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2测算》,《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第8期,第1142~1148页。
  • 周小川:《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第3~5页。
  • 朱永彬等:《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地理学报》2009年第8期,第935~944页。
  • 朱宇:《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一个博弈的视角》,《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7期,第47~51页。
  • Anderson K.,Huang J.,Ianchovichina E.,“Will China’s WTO Accession Worsen Farm Household Income?”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443-456.
  • Anderson K.,Peng C.Y.,“Feeding and Fueling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World Development,1998,26(8):1413-1429.
  • Bordo D.Michael,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Global Imbalances,NBER Working Papers 10992,2005:54-63.
  • Carter C.A.,Estrin A.,China’s Trade Integration and Imapcts on Factor Markets,Mime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January,2001.
  • Ciuriak Dan,Shenjie Chen,“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a Canada-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in Trade Policy Research 2007,Dan Ciuriak,ed.,Ottawa: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2008:187-234.
  • Ciuriak D.,Xiao J.,“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Evaluating the ‘Landing Zone’ for Negotiations,”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5.
  • Dixon Peter B.,Maureen T.Rimmer,“Forecasting and Policy Analysis with a Dynamic CGE Model of Australia,” Centre of Policy Studies,Monash University,1998.
  • Drysdale Peter,“Charting a Course for Asian Integration and Security,” East Asia Forum,24 February,2014.
  • Elena Ianchovichina,Robert McDougall,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Dynamic GTAP,GTAP Working Paper No.17,2001:1-74.
  • E.Ianchovichina,T.L.Walmsley,Dynamic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for Global Economic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 Falconer C.,Revised Draft Modalities for Agriculture’s Chairman’s Draft,Committee on Agriculture,Special Session,World Trade Organization,August,2007.
  • Fouré Jean,Agnès Benassy-Quere,Lionel Fontagné,The Great Shift:Macroeconomic Projections for the World Economy at the 2050 Horizon,CEPII Working Paper,March,2012.
  • Fox Alan K.,William Powers,Ashley Winston,“Textile and Apparel Barriers and Rules of Origin in a Post-ATC World,” 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Office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No.2007-06-A,June,2007.
  • Francois Joseph F.,Laura M.Baughman,“U.S.-Canadian Trade and U.S.State-Level P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in Trade Policy Research 2004,John M.Curtis,Dan Ciuriak,eds.,Ottawa: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anada,2005:159-186.
  • Fukui Tania,Csilla Lakatos,“A Global Database of Foreign Affiliate Sales,” GTAP Research Memorandum,24 August,2012.
  • Garnaut R.,Howes S.,Jotzo F.et al.,“Emissions in the Platinum Age:The Implications of Rapid Development for Climate-change Mitigation,”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8,24(2):377-401.
  • Gilbert John P.,“GTAP Model Analysis:Simulating the Effect of a Korea-U.S.FTA Using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Techniques,in Free Trade between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Bom Choi,Jeffrey J.Schott,eds.,Washington D.C.: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Appendix B 89-118.
  • Gingrich S.,Kušková P.,Steinberger J.K.,“Long-term Changes in CO2 Emissions in Austria and Czechoslovakia: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Energy Policy,2011,39(2):535-543.
  • Hertel T.W.,“Global Trade Analysis: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Gtap Books,1997.
  • Hoekm an,B.,Ng,F.,Olarreaga,M.,“Eliminating Excess Tariffs on Exports of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6,January,2002:1-21.
  • Huang J.,L.Zhang,Q.Li,H.Qiu,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cenarios for China’s Food Economy Projec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IIASA Working Paper,2003.
  • Huang J.,Rozelle S.,Chang M.,“Tracking Distortions in Agriculture:China and It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4,18(1):59-84.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Energy Statistics,2011,http://www.iea.org/Textbase/stats/index.asp.
  • Laborde D.,The MacmapHS6 Database and the Bound Tariffs Database,Presentation in Workshop on Trade and China’s Agriculture,World Bank Office in Beijing,March,2007.
  • Lakatos C.,Walmsley T.A.,“Global Multi-sector Multi-reg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atabase for GTAP,” Gtap Research Memoranda,2010.
  • Li S.,Zhai F.,Wang Z.,The Global and Domestic Imapct of China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A Project Report,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the State Council,China,1999.
  • Liang Q.M.,Wei Y.M.,“Distributional Impacts of Taxing Carbon in China:Results from the CEEPA Model,” Applied Energy,2012,92:545-551.
  • Liu J.,Feng T.,Yang X.,“The Energy Requirements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Tourism Industry of Western China:A Case of Chengdu Cit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1,15(6):2887-2894.
  • Masahiro Kawai,Fan Zhai,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apan-United States Integration amid Global Rebalancing: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ADBI Working Paper 152,Tokyo: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2009:11-18.
  • McKinnon Ronald,Schnabl Gunther,China’s Financial Conundrum and Global Imbalances,BIS Working Papers,No.277,March,2009:23-29.
  • Ohara T.,Akimoto H.,Kurokawa J.et al.,“An Asian Emission Inventory of Anthropogenic Emission Sources for the Period 1980-2020,”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7,7(16):4419-4444.
  • Petri Peter A.,Michael G.Plummer,Fan Zhai,“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d Asia-Pacific Integration: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East-West Center Working Paper 119,24 October,2011,Updated 2013.
  • Thomas Hertel,David Hummels,Maros Ivanic et al.,“How Confident Can We Be of CGE-based Assessment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Economic Modelling,2007,24(4):611-635.
  • Toth F.,G.Cao,E.Hizsnyk,Regional Population Projection for China,CHINAGRO Project:Report of WP1.8,2003.
  • USTR,2014,Vietnam,NTE Report.
  • Van Meijl H.,Van Tongeren V.,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Gains from Biotechnology and the European Union’s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Paper Prepared for the 5th Annual Conference on Global Economic Analysis,Taibei,Taiwan,2002.
  • Van Tongeren F.,Huang J.,China’s Food Economy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Report 6.04,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Institute,the Hague,2004.
  • Walmsley T.L.,Strutt,A.,Trade Sectoral Impa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A Dynamic CGE Analysis,Paper Presented at Thirteenth Annual Conference on Global Economic Analysis,Bangkok,Thailand,2010.
  • Walmsley T.L.,V.D.Betina,A.M.Robert,A Base Case Scenario for the Dynamic GTAP Model,Center for Global Trade Analysis,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2000.
  • Wang Z.H.,Zeng H.L.,Wei Y.M.et al.,“Region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ector in China,” Applied Energy,2012,97:115-123.
  • World Bank,Development Data Group.http://data.worldbank.org/.
  • WTO,Trade Policy Review:Vietnam,Report of the Secretariat,WT/TPR/S/287,13 August,2013.
  • Yi H,Hao J,Tang X.,“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Current Status,Developmental Trend and Research Emphasis,” Energy Policy,2007,35(2):907-915.
  • Zhou Nan,Fridley D.,Khanna N.Z.et al.,“China’s Energy and Emissions Outlook to 2050:Perspectives from Bottom-up Energy End-use Model,” Energy Policy,2013,53:51-62.

实际应用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7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3.1 2050年全球八大经济体BAU下的二氧化碳排放
    1. 3.1.1 研究背景
    2. 3.1.2 研究方法和模拟方案
    3. 3.1.3 模拟结果和分析
      1. 3.1.3.1 各经济体排放总量的比较
      2. 3.1.3.2 按使用的能源产品类型来划分各经济体的排放
      3. 3.1.3.3 按私人和企业来源来划分各经济体的排放
      4. 3.1.3.4 按能源产品的来源划分各经济体的排放
      5. 3.1.3.5 按行业来划分各经济体的排放
    4. 3.1.4 主要结论
  • 3.2 2025年、2030年和204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经济影响
    1. 3.2.1 研究背景
    2. 3.2.2 模型介绍和情景设定
    3. 3.2.3 模型结果分析
      1. 3.2.3.1 宏观经济影响
      2. 3.2.3.2 产业影响
    4. 3.2.4 结论和政策建议
  • 3.3 新一轮多哈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1. 3.3.1 研究背景
    2. 3.3.2 研究方法和模拟方案
      1. 3.3.2.1 GTAP和CAPSIM对接的方法
      2. 3.3.2.2 基准方案
      3. 3.3.2.3 多哈贸易自由化(美国、G20和欧盟)三个对比方案
    3. 3.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1. 3.3.3.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 3.3.3.2 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3. 3.3.3.3 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4. 3.3.3.4 对中国农民收入的影响
      5. 3.3.3.5 对中国不同省份农民收入的影响
    4. 3.3.4 政策含义
  • 3.4 欧盟-韩国自贸区对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1. 3.4.1 研究背景
    2. 3.4.2 研究方法和模拟方案
    3. 3.4.3 模拟结果和分析
      1. 3.4.3.1 对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 3.4.3.2 欧韩自贸区对我国不同行业产出的影响
      3. 3.4.3.3 欧韩自贸区对我国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4. 3.4.4 结论和政策建议
      1. (1)积极参与和推进双边以及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
      2. (2)根据对不同部门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3. (3)欧韩自贸区有利于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4. (4)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敲响警钟
      5. (5)协调好与欧盟和韩国的贸易伙伴关系
  • 3.5 全球经济再平衡之美国储蓄率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3.5.1 研究背景
    2. 3.5.2 文献综述
    3. 3.5.3 研究方法和模拟方案
    4. 3.5.4 模拟结果和分析
      1. 3.5.4.1 对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2. 3.5.4.2 美国储蓄率提高对中美两国不同行业的影响
    5. 3.5.5 结论和政策含义
  • 3.6 中国台湾加入TPP对于美国的影响
    1. 3.6.1 引言
    2. 3.6.2 TPP经济体和中国台湾的背景介绍
    3. 3.6.3 量化分析框架
      1. 3.6.3.1 基本GTAP模型的回顾
      2. 3.6.3.2 GTAP-FDI模型
      3. 3.6.3.3 动态框架:基线预测
      4. 3.6.3.4 模型建立
      5. 3.6.3.5 TPP12和中国台湾加入:模拟中的假设
    4. 3.6.4 结果
      1. 3.6.4.1 中国台湾加入TPP:区域影响
      2. 3.6.4.2 中国台湾加入TPP:对于中国台湾的影响
      3. 3.6.4.3 中国台湾加入TPP:对中国台湾的行业影响
    5. 3.6.5 结果讨论与分析
      1. 3.6.5.1 对中国台湾和美国的影响
      2. 3.6.5.2 对于其他TPP成员的影响
      3. 3.6.5.3 中国台湾加入的时机
      4. 3.6.5.4 行业影响和敏感性
      5. 3.6.5.5 总结评论

章节图片/图表

相关文献

实际应用

附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