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体育型倡导:基于公共性的概念界定与案例分析

摘要

在体育强国战略和大众消费背景下,社会组织愈发倾向于通过体育赛事实现倡导功能,然而,学术界尚未形成学理解释。基于体育赛事的公共性,本文提出“体育型倡导”概念,建构了包含表演、竞赛、平台和利益四个维度的理论框架,并以姚基金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届篮球慈善赛为案例,阐释框架应用及其治理逻辑。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在常规功能之上附加倡导功能,主动寻求更加有效的倡导行为策略,是组织从生存到成长的积极表现。社会组织通过体育型倡导向社会表达特定观点,特别是传达体育拼搏精神的价值,并且通过观演释放压力、竞赛催生斗志、平台促进信任和利益促成互惠四条机制发挥作用。体育型倡导实现了国家主导与社会自主、公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体育赛事与公益慈善三方面耦合,展现了社会成长及其与政府和市场的互动关系,为社会组织实现良治的行为逻辑提供了新认识。

作者

王盈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国家治理、组织协作。
甘甜 (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治理、公共政策。
王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公益慈善。
Wang Yingying
Gan Tian
Wang Ming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英〕安东尼·吉登斯(1998):《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
  • 陈华(2013):《体育消费力理论探索》,《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4期。
  • 陈琦、杨文轩、刘海元、鲁长芬、邓星华、张细谦、冯霞(2006):《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体育科学》,第8期。
  • 邓国胜(2004):《非营利组织“APC”评估理论》,《中国行政管理》,第10期。
  • 〔德〕哈贝马斯(1999):《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 光明网(2020):《助力抗疫 致敬武汉——姚基金携手武汉拉开2020姚基金慈善赛帷幕》,8月31日,https://economy.gmw.cn/2020-08/31/content_34136327.htm。
  • 和经纬、黄培茹、黄慧(2009):《在资源与制度之间:农民工草根NGO的生存策略——以珠三角农民工维权NGO为例》,《社会》,第6期。
  • 纪莺莺(2013):《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理论视角与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第5期。
  • 纪莺莺(2016):《国家中心视角下社会组织的政策参与:以行业协会为例》,《人文杂志》,第4期。
  • 江小涓(2019):《体育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体育科学》,第7期。
  • 江小涓、罗立彬(2019):《网络时代的服务全球化——新引擎、加速度和大国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金太军、张健荣(2016):《重大公共危机治理中的NGO参与及其演进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李采丰、杨宗友(2016):《体育赛事文化价值初探》,《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第5期。
  • 李德芳(2008):《体育外交: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国际论坛》,第6期。
  • 李朔严(2018):《新制度关联、组织控制与社会组织的倡导行为》,《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
  •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2012):《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 李祥林(2021):《中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的历程、逻辑与趋势——基于政府行为变迁视角》,《体育科学》,第3期。
  • 刘润生(2007):《体育行为根源的历史演变过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S1期。
  • 〔美〕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周海涛主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美〕帕特南(2011):《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刘波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洛忠、李奕璇(2016):《信仰与行动:新媒体时代草根NGO的政策倡导分析——基于倡导联盟框架的个案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6期。
  • 王名、蔡志鸿、王春婷(2014):《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中国行政管理》,第12期。
  • 王诗宗、宋程成(2013):《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王相飞、张巧玲(2015):《大数据背景下大型体育赛事新媒体的传播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11期。
  • 吴国栋、殷怀刚(2021):《训练、竞赛、观众:疫情下竞技体育如何可能?——“没有赛事的训练”与“没有观众的赛场”工作坊综述》,《体育与科学》,第3期。
  • 谢劲、孙南(2017):《体育观众观赏运动竞赛动机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第3期。
  • 新华社(2020a):《十届姚基金慈善赛,成为中国体育与慈善跨界融合的范例》,10月21日,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484095?channel=weixin。
  • 新华社(2020b):《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0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12月29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338608894079855&wfr=spider&for=pc。
  • 新京报(2020):《从封城到解封,武汉76天经历了什么?》,4月8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403038237789696&wfr=spider&for=pc。
  • 熊文、张兴梅、文海燕、季浏(2016):《我国体育体制若干元理论问题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3期。
  • 徐彪、张士伟、郭宏骞、朱安钦(2020):《公众疫情防控制度感知对遵从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公共管理评论》,第4期。
  • 杨佳譞、孙涛(2019):《回应性倡导:政策倡导中社会组织有效行动的解释框架——基于T市与S市的双案例研究》,《公共行政评论》,第2期。
  • 于华(2008):《从宗教节日到体育盛会——从公共空间视角对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再解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10期。
  • 郁建兴、沈永东(2017):《调适性合作: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策略性变革》,《政治学研究》,第3期。
  • 曾繁旭(2006):《NGO媒体策略与空间拓展——以绿色和平建构“金光集团云南毁林”议题为个案》,《开放时代》,第6期。
  • 曾繁旭(2007):《环保NGO的议题建构与公共表达——以自然之友建构“保护藏羚羊”议题为个案》,《国际新闻界》,第10期。
  • 张法(2010):《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史上的三个重要观念》,《社会科学》,第6期。
  • 张紧跟、庄文嘉(2008):《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 NGO 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 张静(2018):《案例分析的目标:从故事到知识》,《中国社会科学》,第8期。
  • 张勇杰(2018):《邻避冲突中环保NGO参与作用的效果及其限度——基于国内十个典型案例的考察》,《中国行政管理》,第1期。
  • 朱晨海、曾群(2009):《结果导向的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以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灾后重建服务为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邹东升、包倩宇(2015):《环保NGO的政策倡议行为模式分析——以“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为例》,《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邹东升、丁柯尹(2014):《微话语权视域下的微博舆情引导》,《理论探讨》,第2期。
  • Andrews,K.,& Edwards,B.(2004),“Advocacy Organizations in the U.S.Political Proces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pp.479-506.
  • Berry,J.M.(2010),The New Liberalism:The Rising Power of Citizen Groups,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 Child,C.D.,& Grønbjerg,K.A.(2007),“Nonprofit Advocacy Organizations: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8(1),pp.259-281.
  • Eisenberger,R.,et al.(1987),“Reciprocation Ideolog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4),pp.743-750.
  • Fink,J.S.,et al.(2002),“An Examination of Team Identification:Which Motives Are Most Salient to Its Existence,” International Sports Journal 6,pp.195-207.
  • Garrow,E.E.,& Hasenfeld,Y.(2014),“Institutional Logics,Moral Frames,and Advocacy:Explaining the Purpose of Advocacy Among Nonprofit Human-service Organization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3(1),pp.80-98.
  • Palmer,C.,& Dwyer,Z.(2019),“Good Running?The Rise of Fitness Philanthropy and Sports-Based Charity Events,” Leisure Sciences 42(1),pp.1-15.
  • Pfitzner,R.,& Koenigstorfer,J.(2017),“Corporate Running Event Participation Improves Organisational Climate in Employees,” Journal of Global Sport Management 2(4),pp.275-292.
  • Robinson,M.J.,& Trail,G.T.(2005),“Relationships among Spectator Gender,Motives,Points of Attachment,and Sport Preference,”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9(1),pp.58-80.
  • Schmid,H.(2013),“Nonprofit Human Services:Between Identity Blurring and Adaptation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 37(3),pp.242-256.
  • Thornton,P.H.,& Ocasio,W.(2008),“Institutional Logics,” in Greenwood,R.,Suddaby,R.,& Sahlin,K.(eds.),The Sage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ism,SAGE,pp.99-129.
  • Won,J.,& Kitamura,K.(2007),“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port Consumer Motivations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Japan,”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16(2),pp.93-105.

体育型倡导:基于公共性的概念界定与案例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概念框架:公共性与体育型倡导
    1. (一)表演的公共性:公共消费
    2. (二)竞赛的公共性:公共精神
    3. (三)平台的公共性:公共领域
    4. (四)利益的公共性:公共利益
  • 四 框架应用:基于姚基金篮球慈善赛的个案分析
    1. (一)研究设计:个案方法与资料收集
    2. (二)案例分析:姚基金篮球赛的倡导作用
      1. 1.观演有助于公众释放压力
      2. 2.竞赛催生战胜疫情斗志
      3. 3.平台促进相互信任达成
      4. 4.利益促成多方协作互惠
  • 五 进一步阐释:基于姚基金体育型倡导的治理逻辑
    1. (一)国家主导与社会自主的治理耦合
    2. (二)公众需求与社会供给的供求耦合
    3. (三)体育赛事与公益慈善的功能耦合
  • 六 结论与讨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