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社会机制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做出密集性安排,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能源基地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区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社会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社会特征,分析了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为解决该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充分、民生发展不足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包含约束机制、动力机制、支撑机制和保障机制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社会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以期为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

朱楠 ,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李萌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社会机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2020年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社会特征
    1. (一)地理环境特征
    2. (二)社会人口特征
    3. (三)经济发展特征
    4. (四)社会福利特征
  • 二 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
    1. (一)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不足
    2. (二)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短缺
    3. (三)经济增长缓慢,发展质量不高
    4. (四)边缘人群致贫返贫风险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不均等
  • 三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社会机制的构建
    1. (一)强化生态安全底线:生态保护为约束机制
    2. (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动力机制
    3. (三)创新驱动发展:人力资本培育为支撑机制
    4. (四)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机制
  • 四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社会机制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
    1. (一)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社会机制的路径选择
      1. 1.生态环境由“破坏”向“保护”转型,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
      2. 2.经济发展由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3. 3.人力资本培育由“基础教育”向“高层次培育”转型,实现人才储备
      4. 4.基本公共服务由“不均衡”向“均等化”转型,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2. (二)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社会机制的政策建议
      1. 1.完善生态保护机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2. 2.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 3.积极调整生育政策,加大人才培育
      4. 4.完善兜底保障机制,共享发展成果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