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人缘:中国人舞台生活的秩序

关键词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英文,1995,《汉娜·鄂兰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问题》,载钱永祥、戴华(主编)《哲学与公共规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第269~312页。
  • Arendt,H.,1958,The Human Condit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 Bateson,G.,1979,Mind and Nature:A Necessary Unity,New York:Dutton.
  • Chen,F.,(陈斐卿),1992,Dimensions of Late Adolescent Popularity in Two Cultures-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Doctoral Dissertation(unpublished),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
  • Gadamer,H.G.,1960,Wahrheit und Methode:Grundzü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rutik,洪汉鼎译(1993),载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 Heidegger,M.,1976,On the Way to Language,New York:Harper & Row.
  • Husserl,E.,1950/1960. Cartesian Meditations,translated by Dorion Cairns,Pordrecht,Boston:Martinus Nijhoff.
  • Merleau-Ponty,M.,1973,The Prose of the World,Evanston,I.L.: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 Van Den Berg,J.H. 1972. A Difference Existence:Principles of Phenomenological Psychopathology. Duquesne University Prsee.

人缘:中国人舞台生活的秩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1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绪论:人缘的语意意涵
    1. (一)“人缘”作为语言的双重性质
    2. (二)从“人缘问卷”初探:人缘的“属他”与“属己”的语词双重性
    3. (三)语词的言与意
    4. (四)主体现象的存有性
  • 二 以访谈资料探讨“人缘”的双重意涵
    1. (一)访谈资料
    2. (二)研究方法的考量:叙说资料的性质
    3. (三)诠释现象学方法
      1. 1.事件的现象学
      2. 2.说故事与后设故事(meta-story)的说
      3. 3.故事与情节
      4. 4.叙说的时间性
      5. 5.故事的实在性
      6. 6.概念工具
      7. 7.诠释现象学的生命感
      8. 8.主体的模糊性
  • 三 “人缘”的现象诠释——人缘的指称与主体之融合
    1. (一)中界里形成所在的当地性
    2. (二)人缘世界的空间性
      1. 1.人缘领域的发生
      2. 2.“缘”的现身:安置的所在(一个我们同时在一起的地方)
      3. 3.“后反身”的人缘:我的经验有了参照点,它引我如何看我世界里的“他者”
      4. 4.人缘的场地论
  • 四 结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