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江苏城乡融合发展分析与展望

摘要

构建基于城乡“经济融合”“空间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四大领域的指标测度体系,评价江苏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现状、空间差异及演进趋势。结果显示,江苏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指数由2010年的0.832提升至2020年的1.079。三大区域间城乡融合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梯队”特征。苏南和苏中的城乡融合水平存在5年的时空差序。苏北城乡融合水平与省内其他区域仍存在较大差距,城乡经济融合对城乡融合的平均方差贡献率为29.2%,高于空间融合(21.4%)、基础设施融合(24.0%)以及公共服务融合(25.4%)。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城乡“新基建”融合对新时代江苏县域城乡融合的动力贡献日趋明显。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要素“空心化”、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差距仍是制约江苏推进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城市资源下乡、乡村资产资源市场化、乡村宜居宜业环境、人本制度体系等领域仍存体制性障碍。鉴于此,江苏应夯实乡村主体功能地位、汇聚高端优质发展要素、打通体制“痛点”“堵点”、探索“城乡两栖”群体保障新制度,创建现代化进程中县域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的“江苏路径”。

作者

赵锦春 ,经济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学、经济理论与政策。
顾纯磊 ,经济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良 ,管理学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江苏城乡融合发展分析与展望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2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江苏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变革
    1. (一)从分割走向融合是江苏城乡关系演变的基本脉络
      1. 1.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演进与目标内涵
      2. 2.江苏城镇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变迁
    2. (二)以乡村振兴推动江苏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变革
      1. 1.乡村振兴推动江苏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事实
      2. 2.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 二 江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驱动因素及趋势
    1. (一)江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
      1. 1.评价指标与数据来源
      2. 2.主成分分析法指数构建
    2. (二)江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1. 1.整体趋势与区域差异
      2. 2.驱动因素与动力变革
    3. (三)江苏以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展望
      1. 1.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城乡经济融合
      2. 2.农地开发模式创新助力城乡空间融合
      3. 3.美丽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建融合
      4. 4.铸牢民生保障加速城乡公共服务融合
  • 三 制约江苏城乡高水平融合发展的重难点问题
    1. (一)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1. 1.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失衡
      2. 2.城乡劳动生产率悬殊
      3. 3.乡村发展规划落实不够
    2. (二)乡村要素“空心化”现象依然存在
      1. 1.劳动力“乡—城”单向转移
      2. 2.资本“城—乡”流动规模较小
    3. (三)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存在差距
      1. 1.乡村基础设施质量低管护不足
      2. 2.乡村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匮乏
  • 四 江苏以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1. (一)政府与市场合力促进城市资源下乡的机制有待健全
      1. 1.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资本下乡
      2. 2.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人才下乡
      3. 3.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技术下乡
    2. (二)乡村资产资源市场化的巨大潜力亟待释放
      1. 1.涉农贷款抵押物变现存在难度
      2. 2.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集约盘活仅局限于少数地区
      3. 3.农村闲置房屋的盘活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3. (三)乡村宜居宜业的村居环境亟待改善
      1. 1.乡村生活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2. 2.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
    4. (四)适应“城乡两栖”的人本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1. 1.户籍制度制约农村人口市民化
      2. 2.农村公共服务与生活设施发展缓慢
      3. 3.城乡流入地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4. 4.农村产业融合体系不够完善
  • 五 城乡融合视角下激发江苏乡村内生发展潜能的政策保障
    1. (一)夯实乡村主体功能地位,重构城乡“共生共荣”融合新范式
      1. 1.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打造城乡新型经济高地
      2. 2.推动城乡产业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 (二)汇聚高端优质发展要素,激发乡村内生发展潜在新动能
      1. 1.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 2.激励外部企业家入驻乡村。
    3. (三)打通体制“痛点”“堵点”,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
      1. 1.完善农村土地资源产权保障机制
      2. 2.发挥财政扶持保障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城乡间双向流动
      3. 3.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降低资源要素城乡流动成本
    4. (四)坚持人本城镇化理念,探索“城乡两栖”群体保障新制度
      1. 1.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
      2. 2.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保障机制
      3. 3.完善城市人才下乡激励机制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