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从意义感知到意义建构

摘要

2016年上海虹桥机场发生了两架飞机险相撞的“10·11”事件,是一件突发而未形成安全事故的生产安全事件,具有“事故征候”。随着当事方之一的东方航空公司在官方自媒体——新浪微博的“钛航”上率先发布消息,具有“事故征候”的“10·11”事件演化成为一桩重要的舆情热点事件,并引发了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大整顿。本文通过调研访谈,研究在这次生产安全事件中东方航空公司、民航管理部门和社会媒体(包括网民、专家和新闻媒体)为何采取了不同行动策略建构此次事件的意义。本文研究发现,由于东方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门都是高可靠组织,都深知具有“事故征候”的生产安全事件对维护组织的社会形象的重要价值;事发后,双方都试图通过不同方式感知、建构和转化事件意义,增强组织能力和改善组织形象。由于不同的当事方感知和建构意义时所面对的诸多要素不同,加之社会媒体、公众等非当事方参与,最终导致不同的当事方建构意义时部分偏离了最初意图。因此,不同的当事方相互协调彼此的动机、立场和策略,才能防止意义感知与建构之间的脱节以及意义建构的失败。

作者

李瑞昌 ,管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风险管理、公共政策、政府治理模型研究。
蒋猛
陈思聪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从意义感知到意义建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导言
  • 二 “10·11”事件发生过程概述
    1. (一)事件概述
    2. (二)“10·11”事件发生的背景
      1. 1.事发地虹桥机场状况
      2. 2.航空运输量快速增长
      3. 3.航空管制员的压力空前
  • 三 “10·11”事件的意义感知与建构过程分析
    1. (一)意义感知过程
      1. 1.企业对事件意义的感知
      2. 2.社会媒体的论争
      3. 3.官僚组织认知障碍
      4. 4.社会公众的热议
      5. 5.高层的政治意识
    2. (二)意义建构过程
      1. 1.企业的觉悟与觉醒
      2. 2.媒体的从众与分歧
      3. 3.政府的权威、荣誉和信任
    3. (三)意义转化过程
      1. 1.反思
      2. 2.学习
      3. 3.变革
  • 四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1. (一)存在的问题
      1. 1.如何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感知、建构的“意义”差别?
      2. 2.如何处理意义感知与意义建构的脱节?
    2. (二)对策建议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