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V也V不C”的语义表征及语篇分析

摘要

动词重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而又常见的语言形式。在“V也V不C”中,第一个动词作为话题成分具有去范畴化的特点。整个构式表达行为主体实施的动作或者具有的动作意图并未实现预期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任意为之而未果”“假定为之而未果”“意欲为之而未果”。“V也V不C”在话题链中处于居中或者末尾的位置,用来对话题进行补充说明或者进一步解释。

作者

盖瑞雪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巴丹,2011,《“都”与“也”在相关构式中的异同》,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曹秀玲,2010,《从主谓结构到话语标记——“我/你V”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第5期。
  • 陈鸿瑶,2015,《副词“也”反预期的功能》,《东北师范大学报》第2期。
  • 方梅,2005,《认证义谓宾动词的虚化——从谓宾动词到语用标记》,《中国语文》第6期。
  • 李华勇,2012,《Vi+NP构式的认知分析——以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第2期。
  • 刘爱华,2015,《“V也V不C”结构的句法功能及语义特征》,《鸡西大学学报》第10期。
  • 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 彭利贞,2005,《现代汉语情态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宋柔,2013,《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的流水模型》,《中国语文》第6期。
  • 杉村博文,2010,《可能补语的语义分析——从汉日语对比的角度》,《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 史有为,2005,《话题、协同化及话题性》,《语言科学》第3期。
  • 王圣博,2008,《试论“V也/都VP”的构造特征及其“也”“都”的表达功用》,《汉语学习》第5期。
  • 王霞,2003,《“V也VP”结构的多角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吴福祥,2002,《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1期。
  • 吴为善,2011,《“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中国语文》第4期。
  • 岳浩然,2012,《现代汉语“V得/不C”构式研究》,《第五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 Hopper & Thompson.1984.. .60.4,703-752.

“V也V不C”的语义表征及语篇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