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大雅久不作,垂文振金声

摘要

陈晓明的文学研究深刻寄寓并一以贯通着强烈的时代感和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而且这两极张力相摩相荡。他的“无边”而“守望”之路伴随着对现代性的阐释和批判,而这一切的出发点恰恰是中国的现实。面对众多研究对象,陈晓明始终围绕纯文学这个核心展开。在借用西方理论资源时,始终立足于中国本土立场,坚守传统人文价值的底线。

作者

于淑静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张清华.从启蒙主义到存在主义——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思潮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7(6).
  • [2]姚新勇.先锋、历史与意识形态:评陈晓明《表意的焦虑》[J].文艺研究,2005(1).
  • [3]丁耘.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 [4]张法.从中国文化资源重新定义文学[J].学术月刊,2012(5).
  • [5]张景超.一种新批评的文化品格——关于陈晓明现象[J].文艺评论,1995(2).
  • [6]陈晓明.保守而不死的纯文学[N].北京日报,2003-8-17.
  • [7]陈晓明.“纯文学”的情怀——评毕光明、姜岚的《纯文学的历史批判》[J].文艺争鸣,2014(1).
  • [8]李德南.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经验积累与可能性——以陈晓明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为例[J].文艺争鸣,2012(2).
  • [9]肖鹰.当下中国文学之我见——从王蒙、陈晓明“唱盛当下文学”说开去[J].北京文学,2010(1).
  • [10]陈晓明.再论“当代文学评价”问题——回应肖鹰王彬彬的批评[J].文艺争鸣,2010(7).
  • [11]肖锦龙.意犹未尽——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J].文艺研究,2010(1).
  • [12]孟繁华.文本细读与文学的经典化:从理论到实践——以陈晓明《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为中心[J].文艺争鸣,2015(11).
  • [13]孙绍振.见证中国当代文学话语变革——序陈晓明《解构与文学的现代性》[J].当代作家评论,2005(1).
  • [14]孟繁华.英姿勃发的文化挑战——陈晓明和他的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1998(2).

大雅久不作,垂文振金声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9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