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现代汉语词汇三音化的生成理据与衍生模式

摘要

词缀构词法的普遍应用、语言内部的语义空缺、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内容的丰富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等语言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三音词的大量产生和发展。复合、类推、缩略等衍生方式,又使三音词在横向上不断扩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史有为.汉语如是说[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 [2]殷孟伦.关于汉语复音词构词形式二三例试解[J].文史哲,1958(4).
  • [3]周洪波.新词语的预测[J].语言文字应用,1996(2).
  • [4]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5).
  •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6]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 [7]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 [8]王希杰.显性语言和潜性语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 [9]邱雪玫、李葆嘉.论当代汉语新词的词音结构多音节化[J].语言文字应用,2011(1).
  • [10]苏新春.当代中国词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 [11]王希杰.汉语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语言文字应用,l995(3).
  • [12]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缩略: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M].成都:巴蜀书社,2005.
  • [13]程湘清.先秦汉语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 [1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现代汉语词汇三音化的生成理据与衍生模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2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