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模式的构建

摘要

社区共管是在解决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矛盾、实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同,社区共管模式通过对社区居民等参与主体的赋权,实现自下而上的管理。本文基于对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结合社区共管相关理论,探索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机制。本文认为社区共管的关键是对参与主体的“赋权”,落实权利和责任下放,保障参与主体权益。社区共管机制强调的“多方参与”并不是简单的权力下放,还配套有相关的融资机制、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保障社区共管模式的有效运行,实现自然保护区相关参与主体的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作者

马少春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刘德荣、石德金:《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探析》,《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模式的构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4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主要概念界定
    1. (一)参与式发展
    2. (二)社区共管
    3. (三)利益相关者
  • 三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现状分析
    1. (一)问卷分析
      1. 1.社区层面
      2. 2.保护区层面
    2. (二)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分析
      1. 1.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 2.周边社区居民
      3. 3.当地政府
      4. 4.外来企业
  • 四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构建
    1. (一)构建社区共管模式的必要性
      1. 1.自然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具有不可分性
      2. 2.现有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社区和保护区的发展需求
      3. 3.社区共管管理模式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
    2. (二)构建社区共管运行机制的关键举措
      1. 1.划定保护区边界,明晰产权归属
      2. 2.建立社区共管委员会
      3. 3.建立社区共管融资机制
      4. 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五 结语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